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空天地一体化 新技术显神威 ——广西环境监管迈向科技化信息化
2020-12-29 09:56:5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空天地一体化 新技术显神威

  ——我区环境监管迈向科技化信息化

  本报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蓝皓璟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环境监察执法是发现和惩治环境违法犯罪的“铁拳”。如何让“耳目”更聪明、“哨兵”更灵敏、“铁拳”更有力?

  近年来,广西在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过程中,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的短板,不断向科技化、信息化要战斗力,为广西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增添了更多科技新“法宝”。

  A “耳目”更聪明

  近日,记者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综合大楼5楼一隅看到,一个被环保界人士称为“超级站”的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超级站”的外表并不起眼,可机房里的设备和监测手段,却已走在全国前列。而另一边,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楼顶天台上的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同样为环保专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监测参数。这两个“超级站”共同构成了广西大气污染防治的“双子星”。

  循着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见到了高能偏振气溶胶激光雷达、常规参数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等10余种高新设备。目前,这两个“超级站”除了能监测空气质量新标准PM2.5等多项污染物外,还具有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理化特性和灰霾天气分析等功能,可定量评价广西空气质量状况并作出预警预报,评估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成效,为相关科研工作和“蓝天保卫战”的一线环保卫士,提供更多的“智慧”对策和科技手段。

  农作物秸秆大量焚烧一直是困扰我国不少省市提高空气质量的问题。近年来,广西基本建成了天空卫星遥感监测、地面铁塔实时视频监控、网格员分片包干巡查的秸秆禁烧“天地人”综合立体监控网,并运用无人机自主巡航系统在来宾等市开展重点管控,监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区已建成秸秆视频在线监控点位608个,监控覆盖面积7636平方公里,形成对秸秆焚烧的有效监控。同时,在冬春季秸秆禁烧管控期间,广西首创了“秸秆焚烧预报指数”,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的模型,结合GIS基础数据,确定烧除时间、烧除区域和烧除量,科学指导各地开展限烧区有组织焚烧管理,变被动“救火”为主动合理焚烧处理,以满足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要求。

  在科技信息化的助力下,广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11月,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同比大幅改善。其中,优良天数比率为98.3%(远高于同期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87.9%),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两项指标均创下我区有监测数据以来同期最好记录,实现全区14个市全面达标,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

  B“哨兵”更灵敏

  12月9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钦州、北海、防城港3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钦州海事局在钦州港钦州海事局码头、东油沥青码头,举行2020年广西北部湾海上搜救消防溢油应急处置和环境应急监测联合演练。

  此次演练投入新型的高科技装备应用于应急调查和监测工作。使用无人机协助开展事故调查、摄影录像,高效客观反映事态发展状况;使用无人船开展海水样品采集和现场测定,有效提高了监测数据及时性,为应急指挥部研判事故污染状况、及时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运行共投入12.06亿元,全区生态环境监测设备已达9384台(套),生态环境监测现场分析、实验室分析检测、污染源监测、自动监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监测信息管理传输等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通过重点支持环境质量监测等项目,全区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目前,14个自治区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无机分析和重金属监测等装备基本配齐,大部分驻市监测中心形成了有机污染物基础分析能力;省级环境监测中心及14个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基本具备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土壤和固体废物、噪声等要素监测能力;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钦州、北海、防城港等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基本具备海水相关项目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广西生态遥感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广西搭建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开发生态野外核查系统,探索无人机在生态野外核查的运用,实现了遥感监测、核查验证以及生态保护督查督办联动机制。生态遥感监测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实现了以县域、市域为单元的生态质量评价,有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C “铁拳”更有力

  12月1日,2020年广西污染源自动监控技术帮扶暨移动执法大比武在南宁市举行,来自全区14个设区市70余名环境监管执法人员参加。本次比武是全区环境监管执法机构改革后首次举办的综合性技能竞赛。

  据介绍,本次比武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采取从地市所辖环境监管执法队伍人员库随机抽选参赛队员方式,增加比武难度、扩大比武覆盖范围,综合反映各市执法队伍能力水平;首次增设无人机专项技能比武,细分设备安装、起降控制、固定目标查找、多元应用等考点,指向性考核“六稳”“六保”要求下各市执法队伍非现场监管手段日常运用能力;首次组织“固定机位、无人机航拍机位”在企业比武现场直播,微信点击直播链接即可全网观看比武现场实况、互动讨论比武内容,在全区环境执法系统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广西率先在全国实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三级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全面覆盖,走在全国前列。通过该系统,可直观地看到各个区域执法人员的分布情况、轨迹频率、现场执法密度,实时、立体地掌握全区范围内的执法动态。2020年来,全区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4370人次,严查偷排、超标排污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检查企业14800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712件,处罚金额9579.6万元。

  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的同时,我区环境监察执法部门着眼服务经济发展,兼顾好监管力度和服务,依托数据库资源,制定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帮助企业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