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南宁:让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2020-12-21 09:53:03来源:南宁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广西南宁:让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南宁蓝”常驻。图为蓝天白云下的生态南宁美景。本报记者潘浩摄

  截至今年12月20日,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及2020年度蓝天保卫战确定的95%的目标任务;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超额完成31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任务;PM10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超额完成54微克/立方米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进展顺利,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及2020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

  高位推动 科学施策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是市民群众的期待,也是南宁努力的方向。

  南宁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系统工程,以“一盘棋”思想,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带领各级各部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市委主要领导对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秸秆露天禁烧、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协调解决、现场督查,并多次作出批示。

  顶层设计接连推出。“十三五”期间,相继出台《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规划》《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明确空气质量改善中长期目标,规划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作战路线。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计划,每年10月出台当年秋冬季和来年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

  责任更压实,考评更科学。2019年起,城区、开发区纳入同一点位进行考评,实现一个点位由多个辖区分担、一个辖区负责多个点位管控的齐抓共管新局面;逐步扩大考评范围,实现全市各县、城区、开发区考评全覆盖;建立空气质量通报制度,实行攻坚期每周通报、非攻坚期每月通报。

  工作机制更健全。在全区率先打破大气污染治理由生态环境单一部门牵头的治理模式,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城市治理体系、乡村建设体系,强化污染防治大格局。如将城市扬尘污染治理纳入城市治理体系,由市、县两级“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办公室统筹推进,多部门密切配合,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

  注重源头 精准防控

  多点发力织密治理“一张网” 

  积小胜为大胜。打赢蓝天保卫战效果重要,过程更重要。

  南宁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过程中,始终坚持具体化,以“绣花”功夫落实每一项举措,精准治理,向源头发力。

  加强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实施“2016年集中整治年、2017年巩固提升年、2018年制度建设年”的“三个年”治尘规划,2019年、2020年继续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年”“城市治理提升年”巩固治尘成果。狠抓建筑工地、道路、消纳场、堆场、搅拌站等污染源头治理,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监督检查,完善举报投诉、约谈通报及信用考评机制。

  推进三大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完成中心城区重污染企业整体搬迁和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企业生产线。能源结构方面,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实施县县通天然气工程,严格执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通告,淘汰市区和各县建成区燃煤锅炉。交通结构方面,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淘汰10万余辆黄标车和老旧车,建设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

  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61家,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出台《南宁市农作物秸秆和垃圾露天禁烧管理工作方案》,划定秸秆露天禁烧区,建立秸秆禁烧有奖举报制度;建成139个秸秆禁烧智能化视频监控点,配合人工巡查,开展全方位立体巡查执法;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安排财政资金鼓励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

  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推动全市机动车定期年审环保检测实施新国标,执行更严格的排放限值标准;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和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禁止通行区域;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登记,出台《南宁市机动车和非移动道路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科技赋能 共治共享

  推动绿色发展“一条心” 

  南宁市还在治理手段中加入“硬核”科技,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引进技术支撑单位、推进市区大气网格化监测、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扬尘治理“慧眼”系统等。

  南宁在全区率先启动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和臭氧污染成因等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污染预警期间,实时分析污染特点,实现科学、精准、及时的指挥调度;市区目前建成39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在全区率先实现市区建成区街道(乡镇)网格化监测全覆盖,在44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扬尘污染治理“慧眼”系统,接入全市有土方作业的建设工地、采石场、搅拌站、消纳场、扬尘污染联合执法卡点以及主要运输道路等监控视频资源,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两点一线”扬尘污染;建成3套机动车“冒黑烟”及尾气超标排放实时监控网络系统,对上路行驶超标排放的机动车进行自动拍照捕捉。

  大气污染防治既需要“科技帮忙”,也需要携手共治,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在大街小巷,户外电子屏、宣传横幅和展板展示宣传环境保护标语,“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街道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深入小区、学校、机关、企业,普及“蓝天保卫战”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我承诺,不燃放烟花爆竹,保卫蓝天,从我做起。”南宁市共3000多所中小学通过各种形式参加活动,小手拉大手,号召全体市民共同守护“南宁蓝”。

  从志愿者到学生,再到家庭,携手共治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生态环境红线不能碰,只有主动整改,提质提标,才是发展之道;越来越多的市民低碳出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入环保队伍。

  如今,南宁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及2020年度环境空气质量一系列目标任务,环境污染防治攻坚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携起手来,奋力向前,迎难而上,努力让南宁天更蓝,人民更幸福。

  本报记者杨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