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区生态大健康品牌从“有”向“优”不断升级
到2027年将构建10大系列品牌
10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获悉,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广西正逐步构建大健康品牌矩阵,探索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两山”转化模式2.0版本。到2027年,将构建10大系列生态大健康品牌,着力推动品牌从“有”向“优”不断升级,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宜居宜游目的地和生态康养优选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西强化顶层设计,将大健康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先后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印发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旅居养老、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加强“农文旅体康”产业融合。2025年9月,印发《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构建起“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责任到位”的品牌建设体系。
在厚植传统优势品牌基底方面,广西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866个,“桂字号”农业品牌总产值超1600亿元,总价值突破5000亿元。依托森林资源,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森林康养基地分别为38个、53个,2024年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超2300亿元。同时,立足民族医药优势,建成82家中药材示范基地、40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持续打造广西壮瑶医药“四名”及“桂十味”等品牌。
各地也积极探索生态大健康品牌建设创新路径:玉林打造千亿元中药材香料产业链;巴马持续打造“长寿巴马”区域公共品牌;金秀探索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和价值实现路径,形成瑶医药生态大健康发展模式;阳朔构建“医、康、养、游”融合产业链;龙胜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路径;浦北借绿色金融打造百亿级陈皮产业集群。
广西还通过多举措强化交流互鉴,引领品牌价值提升。连续两年举办广西生态大健康品牌建设主题活动,依托“生态文明微讲堂”举办8期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交流会。2024年以来,已在国内不同省市举办6场广西生态环境与大健康产业推介会。同时,征集主题实践探索优秀案例,评选出10个优秀案例。积极利用国际平台进行交流推广,推动桂林市2024年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平台。今年6月在2025年世博会中国馆广西活动周期间,成功举办推介会。
此外,广西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全域推进美丽广西建设,漓江、那考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银滩、涠洲岛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10月9日,全区已排查纳入清单的涉重问题完成整改率86.6%。2025年1—9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3.9%,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9.1%。同时,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整体验收,印发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5—2035年)》。(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叶焱焱 实习生韦柳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