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选果比赛。
秋阳初升,永福县罗汉果科技示范园内,藤蔓垂绿,青果累累。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罗汉果采摘与选果比赛在这里上演。
“龙江乡的,这边集合!”一名神采奕奕的队长挥手招呼着同伴。各乡镇参赛队伍中,经验丰富的老果农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并肩而立,背篓斜挎,蓄势待发。
“计时开始!”口令一下,果园霎时安静,只余枝叶的窸窣与果实落筐的清脆声响。年轻小伙眼疾手快,专挑饱满的果实;身旁的大妈指尖轻触,便能精准判断成熟度。5分钟的竞赛,比拼的不仅是速度,更是对这片土地馈赠的深刻理解。一旁的选果区同样紧张有序,乡亲们飞快地将罗汉果按大、中、小分类。
这热火朝天的竞赛场景,是永福罗汉果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剪影。这些果实,将从桂北的青山绿水间出发,跨越重洋,走向全球市场。
1 耕耘 青山绿水间孕育“黄金果”
永福是“中国罗汉果之乡”,拥有近400年的种植历史。地处黄金纬度,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富硒土壤,为罗汉果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
比赛兴奋劲头过后,龙江乡的参赛队员们和记者聊起了家常。“以前种罗汉果,靠天吃饭成分大,技术也老套。”一名老果农感慨道,“现在不一样咯,科技示范园推广标准化种植,平地也能高产,选苗、施肥、管护都有讲究,亩产翻番不说,品质也更稳定了。”他指了指身旁的年轻人,“现在村里年轻人也愿意回来种罗汉果,觉得有奔头。”
这“奔头”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科技赋能与政策扶持为支撑。永福县连续多年实施罗汉果价格保险,出台联农带农扶持方案,真金白银的投入稳住了农户的心。2025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近15万亩,预计鲜果产量突破15亿个。坐落于苏桥镇的永福罗汉果科技示范园,作为集育苗、种植、科研、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成为推动技术落地的核心引擎,带动亩产从过去的8000个普遍提升至目前的1.2万个以上。
在示范园育苗基地,永福县罗汉果研究所所长秦开德如数家珍:“这里是罗汉果的摇篮。我们每年能提供500万株优质母种苗,‘龙江一号’作为主力品种,抗病能力强、丰产、品质佳,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他坦言,新品种选育道阻且长,但科研的脚步从未停歇,加之今年永福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出海 叩开41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大门
丰收的果实,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永福的智慧,不仅在于通过精深加工打通价值链,更在于整合力量抱团闯荡全球市场。
在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刚采收的罗汉果经过一道道工序,被制成罗汉果甜苷、浓缩汁等高附加值产品。“我们的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公司副总经理梁小燕向记者介绍,这背后,是全县年加工超50亿个的强大产能作为支撑。
而抱团出海的模式,让永福罗汉果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由28家本地企业联合组建的广西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是这一模式的典范。公司董事长韦新连透露:“最近一批货即将发往比利时。”该公司深度融合生产、科研、加工、销售,构建全产业链,不仅拥有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和领先的加工设备,日加工能力达200万个,更构建了从66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到“八统一”管理模式的全产业链品控体系。
“我们研发了100多个小类产品。”韦新连向记者细数,“从传统的茶饮到深加工的浓缩汁、甜苷,甚至专门为海外市场开发的复合花草茶。很多高端酒店大堂的免费茶饮,都由我们供应。”这种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卖品牌乃至卖标准的升级,使得永福罗汉果的“中国甜”能以更丰富的形态、更稳定的品质,叩开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大门。桂林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桂林市罗汉果及其提取物出口范围持续扩大。
“全球70%的罗汉果集中在永福加工和销售。”永福县副县长莫正云表示,在永福罗汉果协会的整合下,各企业统一标准、共享信息、共建渠道,形成了攥指成拳的合力,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风浪,让源自东方的健康甜味,稳稳地走向世界餐桌。
3 致远 打造面向世界的“永福名片”
产业发展的背后,亦有成长的烦恼。
在永福罗汉果研究所的种苗培育大棚里,一排排嫩绿的母种苗长势良好。秦开德俯身查看苗情:“‘龙江一号’目前支撑着全国约80%的种植面积,是产业发展的功臣。”他话锋一转,指尖轻触一片嫩叶,“我们必须跑在时间前面,培育出更多抗逆性强、品质更优、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这份紧迫感,正转化为行动。新品种选育周期动辄10年以上,而市场变化日新月异。这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需要持续投入和耐得住寂寞的科研长征。据了解,永福县正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杂交育种乃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技术,加速优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与此同时,野生罗汉果种质资源的保护、脱毒种苗技术的攻关也在同步推进,旨在构建起更加稳固、充满活力的良种繁育体系。
面对市场波动,罗汉果协会会长吕雨凌表示:“今年罗汉果价格保持在理想区间,但随着后期加工企业进入生产旺季,预计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基于这一判断,该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规范市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向生物制药、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打造核心竞争力,让抱团出海更有力。
产业的升级,更是一场从产品到品牌的深刻变革。永福正以打造“世界级品牌”为目标,引入专业策划进行顶层设计。不仅在重要城市和新兴媒体平台发起品牌攻势,更深度挖掘400年的栽培文化,让品牌更具魅力。
在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罗汉果小镇,游客可采摘鲜果、参观文化展示馆、通过大数据平台感知产业脉搏。这种“农业+文旅”的融合实践,让罗汉果扎根更肥沃的文化土壤,“生长”出超越农产品本身的丰厚价值,生动诠释着“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发展新格局。
永福谋划建设智慧物流及电子交易中心,打造集交易、仓储、配送、电商于一体的现代化枢纽,赋能产业更快速、更精准地响应全球市场。
“永福罗汉果的蜕变,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农业‘向绿而行、向高而攀’的缩影。”永福县委书记韦文周说,要继续打磨这枚“东方神果”,让它不仅甜在舌尖,更甜在乡亲们的心里,甜在全球消费者的记忆里——这是永福的使命,也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底气。
秋风送爽,永福大地上的罗汉果藤蔓孕育着新一轮的生机与希望。从比赛现场的欢声笑语,到不断丰富的产品矩阵,再到文旅融合带来的品牌增值,永福罗汉果正跨越山海,抵达更远的地方。(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施洋洋 傅清龙 通讯员 刘玉婷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