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福县百寿镇双合村的果农们正在搬运刚采摘的罗汉果。
秋风掠过桂北山野,罗汉果的清香飘入鼻尖。9月10日,永福县百寿镇双合村茫洞屯,村民余代宣蹲在田间,轻轻托起一颗饱满的罗汉果,仔细端详后小心放入筐中。“今年果子长势好,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他擦了擦额角的汗,继续在藤蔓间寻觅成熟的果实。他家种植的16亩罗汉果刚刚进入采收期,这些果实即将开启一段跨越重洋的旅程。
不仅是余代宣一家,永福县14.2万亩罗汉果陆续成熟,田间地头不时见到果农们采收的身影。而这些承载着增收希望的果实,正通过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走向全球市场。
跟随运送鲜果的车辆,记者进入广西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刚刚收购的鲜果进行分拣。“我们不做简单晾晒,而是精细化加工。”厂长曾德佳指着生产线介绍道。高温烘烤间里,略带焦糊味的甜香扑鼻而来,12间智能烤房正全天候运转;隔壁的低温车间则弥漫一股“清甜又微涩”的气息,18个微波脱水间仅用3.5小时就能完成一批鲜果的脱水处理。
从田间地头采摘的罗汉果,有的变成黑色干果走向药房;有的经冻干保留青翠色泽成为花茶原料;还有的则被送往如三棱生物科技等深加工企业,提取甜苷,制成代糖、饮料乃至护肤品。
“我们的产品研发方向始终跟着国际市场需求走。”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小燕告诉记者,“公司80%的产品出口海外,美国、加拿大、日本是主要市场。”虽然中美贸易面临挑战,但企业及时调整策略,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同时加强国内布局,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销售网络。去年,公司销售额达2亿元,其中一半来自海外。
福中福公司也透露,去年罗汉果产品外销至东南亚达几百万元货值。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永福罗汉果协会整合28家企业形成的联盟优势,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程打通,让农户不再“单打独斗”。
在百寿镇腾宇加工厂,罗汉果按特果、大果、中果、小果分级定价。这些鲜果经分拣、加工后,有的以干果形态进入药房,有的以甜苷原料身份成为国际食品巨头的供应链一环,有的化作一包包花茶、一瓶瓶饮料,甚至一张张面膜,远渡重洋,出现在北美超市和欧洲的健康食品专柜。
“全县罗汉果产业链年总产值已突破百亿元。”永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川东表示,2024年,该县罗汉果产量超15亿元,带动约3.5万人就业,主产区果农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一颗罗汉果,从永福的青山绿水间出发,走向世界,背后是一条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政府推动标准化种植、企业攻坚深加工、电商打通新渠道——多方合力之下,这片土地上的甜果实正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施洋洋 傅清龙 通讯员 刘玉婷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