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扬美古镇:半城烟火千年风华
2025-07-16 20:44:50来源:南宁晚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扬美古镇:半城烟火千年风华 

扬美古镇

扬美古镇:半城烟火千年风华 

古建筑木雕精美。

扬美古镇:半城烟火千年风华

始建于清代的状元坊以做豆豉出名。

扬美古镇:半城烟火千年风华

扬美古镇里的清代民居保存完好。

扬美古镇:半城烟火千年风华

魁星楼激励当地学子读书上进。

  “扬溪之美境,河绕奇弧形。固若汤池谓,名成半岛称。房屋连梯比,石路好行人。集市名三角,喧哗闹早晨……”这是清代诗人杜洁如、梁勉英笔下的扬美古镇。

  扬美古镇,坐落于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西南面,始建于宋代,历经千年,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传统建筑。魁星楼、梁烈亚故居、状元坊、五叠堂、金马街门楼、临江街门楼、举人屋……千年古镇与盛夏烟火碰撞出别样诗意,韵味悠长。

  旧与新 青砖黛瓦古镇的前世今生

  一半古朴,一半现代;一半古迹厚重,一半浑然天成,这便是初识扬美的第一印象。这里处处透着水墨丹青的雅致和清新:小桥流水,屋舍俨然,青墙黛瓦,翘角飞檐,蜿蜒左江如玉带。

  这个小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起初此地因荆棘丛生,白花满地,取名“白花村”。后来北宋时期狄青平蛮,各地人士前来,见清溪环绕,扬波逐流,便易名“扬溪村”。随着时代发展,人心向美,更名为“扬美村”,又称扬美古镇。

  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乘船路过扬美,在游记中写道:“自南宁来,过右江口,岸山始露石,至扬美,江石始奇……”

  “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扬美在清代曾一度繁华,鼎盛时期有8个古码头,商贾云集,有“小南宁”之称。

  如今,扬美古镇存明代民居1处、清代民居和民国民居259处,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临江街现存清代建筑最多,300多米长的街道上古宅鳞次栉比,是整个扬美古镇的精华所在。影视剧《邓小平在广西》《杜鹃声声》《石达开》等都来过这里取景,通过影像让更多人感受古建筑之美。

  这里山水灵秀,人才辈出。据《扬美村志》记载,明清时期,扬美出过举人6名、贡生23名、廪生5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远与近 千年古镇古风古貌保存完好

  扬美走过了上千年历程,文物古迹遍布全村。

  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魁星楼是打卡扬美的首站,整座楼呈方形结构,外观酷似帝王玉玺,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帝印”。“相传魁星主掌文章兴衰,清代解元梁德显题‘文明’二字于魁星神像顶部,意在激励家乡子弟读书上进,成为文人学子祈愿圣地。”扬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建林从小在这里长大,对每一处古建筑都如数家珍。

  移步五叠堂,这座五进式阶梯状楠木宅院建于清嘉庆年间,自南向北依次升高,形成层层叠叠的视觉效果,取“步步高升”之意,为扬美古民居建筑典范。

  许建林介绍,五叠堂的主人姓杜,善做豆豉,做出的豆豉又黑又香。老杜为人厚道老实,从不短斤少两,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到广东、东南亚一带开店,扬美豆豉也因此享誉各地。老杜做豆豉发达后,就盖起了这座五进宅院,十分气派。

  举人屋则建于清道光年间,屋主杜元春登壬午科,被授予“举人”牌匾,悬挂于杜府大门之上而得名。举人屋采用石灰膏加糯米浆、黄糖浆拌和而成,至今仍坚固如新,堪称扬美古宅之最。

  扬美古镇还存有20多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民居,建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从门外到屋里,两边平行竖立着七根木柱,被当地人称为“七柱屋”。许建林说,这种建筑算是扬美一绝,建造结构颇有学问,即便墙体倒塌,还有木架撑住,有“屋倒房不塌”之称。

  同样是青砖黛瓦的砖木结构,清代古屋的工艺比明代古屋更精致美观,檐墙屋顶有浮雕、水墨画,饰以花鸟、人物图案,各显其彩。

  融与合 枕水人家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有人说,来到扬美,日子就被拉长了。清晨,左江畔薄雾氤氲,摊贩们的吆喝声穿过青砖黛瓦,增添了烟火气。扬美老街上的老人搬了把椅子坐在家门口,摇着蒲扇与街坊四邻闲聊。

  扬美古镇老年协会会长黄敏杰说,目前古镇有百岁以上老人2位、90岁以上老人13位、70岁以上的老人700多位。说起扬美人的长寿秘诀,也许就像古镇上的古楼、古宅、古码头那样,不急不争,享受悠然自得的“慢生活”。

  游客来到扬美古镇,除了看古建筑、体验“慢生活”,打卡美食更是必不可少。作为千年古镇,扬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山黄皮焖鱼、梅菜扣肉、豆豉排骨、杨桃叉烧等特色菜肴,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而扬美三宝——沙糕、梅菜、豆豉,更是远销东南亚。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的状元坊不出读书状元,出的是做豆豉的状元。”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的状元坊以做豆豉出名。屋主梁渊说,他家祖祖辈辈在古镇上做豆豉、酱菜已近200年,传至他这一代已是第十八代。先辈中不乏行业的佼佼者,村里为表彰他们的卓越成就,特将此处命名为“状元坊”。

  “白日望帆影,夜卧听桨声”,曾经繁华一时的千年古镇,如何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焕发新魅力?

  “古建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许建林说,扬美注重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与修缮,村民共管共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扬美计划将五叠堂改造为“扬美古镇陈列馆”,并增加左江游船等体验项目,更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充实丰富。(南宁晚报记者赵金玲 凌剑伊/文 周圆曦/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