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开展飞机喷药防治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作业现场。杨志/摄
“十四五”以来,广西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着力打造疫情拔除的 “广西模式”,守护八桂大地的松林资源,筑牢生态屏障。
如今,行走在八桂大地的松林间,曾经因松材线虫病成片枯黄的景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片郁郁葱葱的马尾松林。
今年一季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25年第3号和第4号公告,公布今年全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和撤销疫区名单——南宁市西乡塘区、马山县,柳州市柳南区,桂林市永福县,钦州市灵山县,玉林市兴业县,以及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等7个松材线虫病疫区名列其中,成功摘下“疫帽”,成为2025年全国公告撤销疫区数量最多的省区。
1 林长挂帅: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在兴安县严关镇党委书记伍平安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松材线虫病防治日志》,记录着每周巡查的松林坐标、枯死树数量及处置进度。“过去林业部门单打独斗,现在林长制把交通、市监、公安全拉进防控网,效率提升三倍不止。”伍平安说。
广西的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以“林长制”为主要抓手,构建“精准监测—疫木清理—联防联控”的全链条体系。2021年以来,自治区总林长、副总林长共批示23次,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的令》等措施,全面部署攻坚行动。
自治区政府将“推进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列入2024年“美丽广西”年度考核指标。全区还将防控补助资金兑付率、拔除疫区疫点分别列为林长考核主要指标。
2023、2024年全区林业部门联合公安、海关开展护松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案件247起,罚金45.1万元,收缴疫木9685.88立方米,立刑事案件60起、刑事处罚73人次,整治成果位居全国前列,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2024年,我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连续三年实现发生面积、疫区和疫点数量“三下降”目标。自2021年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以来,我区已拔除21个疫区、94个疫点,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预期目标,疫区拔除总数居全国第一。
2 一区一策:量身定制“治虫处方”
走进兴业县葵阳镇葵联村,成片的马尾松林郁郁葱葱,难以想象这里曾是疫情重灾区。村民陈老伯回忆:“前些年山上蛮多都是枯黄的树,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作为广西防控成效突出的典型,玉林市兴业县通过“无病死松树、无松木枯枝、无不合格伐桩”的“三无”标准,成为全国松材线虫病治理标杆。
广西建立“一区一策、一点一法”,对疫区(点)逐个分析确定目标任务,制定攻坚行动年度实施方案、分片指导方案和拔除工作清单,压茬推进工作任务。
南宁市武鸣区、百色市田林县、桂林市平乐县等新发疫情且面积在500亩以下的疫区果断采取皆伐改造措施,实现一年内无疫情,三年内拔除;玉林市兴业县、钦州市灵山县等发生面积较大的老疫区(点)推行“三年一包、一年一签”的绩效承包方式,实现稳步控制疫情并有序拔除。
桂平西山、桂林漓江流域、梧州白云山等重点区域开展飞机防治、打孔注药、投放生物天敌等综合治理,累计防治面积100多万亩。
在枯死树清理工作中,苍梧县科学制定除治计划,按照“巧干雨天、抢干晴天、见缝插针”的方针,晴天组织专业施工队伍上山开展枯死树择伐清理,雨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施工队清理枝丫、烧毁,晴雨交加,除治不停。
贺州市等地通过松材线虫病防控与国家储备林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进林地流转确权,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促进林农增收。
广西还制定全国首个省级除治质量抽查评估办法,每年组织县、市、自治区级开展质量自查、复查、核查,除治小班优良率逐年提升,疫区病枯死松树总体数下降50%以上。
3 科技赋能:天空地一体化“智慧防控”
近日,梧州白云山景区上空,直升机喷洒的雾化药剂如细雨般落下。
“这架飞机1小时能完成5000亩飞防作业,成本只有人工的十分之一。药剂含特异性真菌,专杀松墨天牛,对鸟类无害。”广西云宝生物科技公司经理彭俊伍介绍。3年间,梧州累计飞防14万亩,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下降35%。
广西防控成效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撑。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广西大学、广西林科院等单位,联手强化生物防治技术等领域研究攻关,拟通过推进应用无人机、AI、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自动识别技术,加快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天空地”一体化精准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目前,广西已完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监测网络,组建“县森防机构+乡镇林业工作站+村级林长+生态护林员+社会化组织”五级联动监测队伍,各类监测调查人员超过6.9万人。严格执行疫情日常监测、专项普查制度和新发疫情应急报告制度,全面应用国家精细化监管平台,监测、取样等信息上传率均达100%。
广西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松林面积达2600余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丝毫懈怠。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全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以林长制为抓手,全力以赴组织冲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为守护好广西的绿水青山、筑牢南方生态屏障再建新功。(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刘杰恩 邓 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