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智慧农耕
2025-04-02 16:02:18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智慧农耕

新型水稻旱播机正在作业。

智慧农耕

无人机在藕田施肥作业。

  3月23日,位于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垒石村“藕莲天下”特色水生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植保无人机在藕田上空娴熟地来回飞行,均匀地为藕田施肥。

  此刻,平桂区黄田镇里宁村玉米种植基地,一台现代化多功能拖拉机在地里忙碌,将一粒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撒到地里。

  近年来,平桂区构建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便民化。在2024年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中,平桂区通过自治区专家组核验,以广西排名第一推荐到农业农村部。

  1 新型农业机械闹春耕

  3月27日,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兵诚家庭农场,两台新型水稻旱播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作业,将一粒粒稻种精准地播撒到土壤里。

  “为抢抓农时,首次尝试旱稻机械化直播水管模式,不需要育秧、秧田整地、插秧等流程。原来人工栽秧1人1天仅插3分田,现在一台机械每天作业40多亩,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投入。”家庭农场负责人余寿兵介绍,依托机械化种植,他流转了200亩耕地。

  平桂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是指将经过搅拌包衣的稻种直接播撒在旱田里,具有省工省时、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等优势,且有效解决缺水地块水稻种植难题。相较于插秧,每亩地可节约200元。

  水稻旱直播为水稻种植户增收和农业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平桂区地处桂东南丘陵地区,耕地面积26.45万亩,除水田外,大多耕地为坡地。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新型、多功能农业机械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无人机通过定位操控,一天可以撒肥300亩左右,实现高效率和精准化作业,效率是人工作业的50倍。”3月23日,正在“藕莲天下”劳作的藕农杨明如感叹“智慧农耕”带来的便利。

  杨明如说,农业技术员在使用无人机施肥前还对藕田采样检测分析,按照“土壤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加什么”的原则,为藕田生产定制配方肥,让藕田吃上“营养餐”。

  2 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区

  据了解,平桂区发展特色莲藕种植1.59万亩,其中以垒石村为核心区的莲藕种植基地3900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7000亩。

  对此,平桂区以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广使用起垄机、灌溉设备、施肥机、转运车等高效、精准、节能型农机装备,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在政策和市场的带动下,平桂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6.38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各类中大型农业机械1200多台。

  平桂区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强化农机安全基础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平安农机”镇7个、“平安农机”村80个,农机上牌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分别达94%、93%、100%,达到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考核标准。

  平桂区不断完善机制,筑牢安全防线,明确农机安全监理和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夯实监管基础,同时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五进”、农机“安全生产月”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保持连续14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人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远程控制30亩大棚浇水施肥。”3月24日,在平桂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人员蒋建萍一边使用“智能种植监控系统”,一边介绍。

  目前,平桂区在羊头镇建成超7000亩广西最大集中规模连片大棚蔬菜基地。探索智慧化种植技术模式,建成智能种植棚1000余亩,大棚配备自动滴灌施肥、自动调控温湿、智能溯源等“六自动一溯源”一体化设施,配置电动喷雾器等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

  “我前几天刚购买一台多功能拖拉机,以及一台农哈哈玉米施肥精播机,两机组合起来使用功能强大,实现翻地、播种、施肥、覆土一次性完成。”3月23日,里宁村玉米种植基地负责人莫积民高兴地说,以前种地靠人工一点点播种,费时又费力,现在一台机械在手,一天就能播种30-50亩。

  3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近年来,平桂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动能。在科技赋能、聚智惠民上下真功夫,强力推进新技术、新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广泛运用,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无人机、多功能拖拉机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服务,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

  平桂区充分发挥现代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投入先进农机设备发展现代设施大棚蔬菜产业,累计建成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达7000多亩,集中连片规模排广西第一,成为平桂区标杆产业之一。

  平桂区发挥农机装备优势,成功打造藕莲天下、椒闻天下、茗扬天下等“天下”系列农业品牌基地7个,获自治区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供深基地18个,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2个,是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

  近年来,平桂区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2023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羊头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鹅塘镇被列入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平桂区大力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持续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推动更多先进农机生产设备运用到香芋、茶叶、马蹄等乡村特色产业生产环节,以提高耕种综合机械化率,降低人力成本,以科技种植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平桂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先后获评广西休闲农业重点县、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广西首批自然资源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先行推进县(设施农业方向)等系列荣誉。

  春回日暖,田耕正忙。在平桂区,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被应用在田间地头,带来了春耕春管新气象。(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王克础  通讯员 陶胜平 林 瑞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