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北部湾港积极助力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2024-03-28 14:45: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北部湾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便捷出海口,是连接我国西部12个省区与东盟十国、面向太平洋经济圈的国际门户和国际枢纽,在助力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月27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波说。

北部湾港积极助力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活动现场 摄影 黄震环

  当天,“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媒体见面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周少波在会上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港口、“一带一路”海陆衔接的重要门户,将重点抓好夯基础、强联通、促衔接、提质效四个方面工作,助力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北部湾港北靠渝、云、贵,东邻粤、琼、港、澳,西接越南,南濒海南岛,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经济优势的出海通道。

  近年来,北部湾港在服务广西和西南中南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内发展上,北部湾港紧密对接中欧班列、中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已通达中国18个省份71市149站点,实现西部地区全覆盖;2023年开行海铁联运班列9580列,同比增长8.6%。对外发展上,北部湾港持续优化、加密航线网络,共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76条,通达全球集装箱港口,辐射范围涵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

  据了解,北部湾港(本港)货物吞吐量从2017年的1.56亿吨增长到2023年的3.1亿吨,年均增长率达12.1%;其中,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802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十,增速迅猛,名列前茅。

  “下一步,我们还将增开加密海铁联运班列,优化航线网络,加快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一体化运营,持续扩大服务半径和腹地范围。”周少波表示,集团将投入872.2亿元,快速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枢纽能级,推动港口运输规模和吞吐量持续增长,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北部湾港还将大力服务平陆运河建设发展,加快推动江海联运作业区等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北部湾港国际门户港与平陆运河高效衔接的江海联运体系;深入开展提质优服增效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港口作业能力和效率,提升港口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

  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延表示,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形势对航运业的影响,该公司将围绕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目标,挖货源,拓航线,促增长。

  “以北部湾港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今年我们将投入超80亿元,预计建成项目7个,续建项目10个,力争新开工项目8个。北部湾港通过能力预计达3.92亿吨。”周延表示,该公司将与铁路公司、大型物流企业配合,进一步完善北部湾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的内陆无水港布局和海铁联运班列运营,以及完善北部湾港国际国内集装箱航线网络覆盖,重点开辟南亚、中东、欧洲、北美、大洋洲等方向的远洋航线。

  近年来,北部湾港相继建成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防城港渔澫港区散货专业化中心堆场等一批重大项目,2023年在钦州港建成全球首创U型工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满足全球最大的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靠泊要求。目前港口年吞吐能力达3.9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980万标箱,有效提高了港口集疏运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北部湾港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在发展港口领域新质生产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北部湾港将从港口管理、客户服务、安全环保、生产作业等方面全面推进北部湾港数字化、智慧化建设。

  下一步,北部湾港将推动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升级、人工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等,实现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智能化管理;以散杂货码头全流程信息化为抓手,建设北部湾港防城港散货码头卸船机自动化、装车楼装火车作业自动化等标志性工程,推动北部湾港散杂货码头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散杂货码头之一;推动北部湾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与铁路中心站的融合,建成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文 周洁 韦丽斯 蒋振宇 杨苑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