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零工市场+”,就业多亏它
2025-07-04 15:11:35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零工市场+”,就业多亏它_fororder_8764772_cenhr_1751442389299_b

大新县一些群众通过零工市场服务在当地就业帮扶车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零工市场+”,就业多亏它_fororder_8767504_cenhr_1751532869317_b

崇左城南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向求职者介绍岗位信息。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大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在中央积极推动稳就业、保就业政策落地,广西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的工作背景下,崇左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打造“零工市场+第一书记+N”就业服务模式,做好“零工市场+”文章,激发灵活就业新活力,走出了一条服务实体经济用工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路径,为边疆民族地区就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崇左市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65.66万人,其中脱贫人口达18.78万人。

  1 创新模式搭建就业新架构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崇左市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零工市场+”的就业服务模式,为当地就业格局带来了显著变化。

  家住天等县都康乡龙布村的闭彩艳便是这一创新模式的受益者。作为家庭主妇,她曾为就业问题忧心忡忡。一次与驻村第一书记的深入交谈,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通过零工市场,仅3天,闭女士便在天等县的就业帮扶车间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还能兼顾家庭。如今,她脸上洋溢着笑容,满满的获得感溢于言表。

  零工市场是崇左市为满足群众灵活就业需求而创新打造的供需平台。为了就业这一“国之大者”,崇左市依托零工市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服务方式,优化升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就业服务机构,持续提升“零工市场+”联动模式的效能。

  据了解,自2021年起建设零工市场以来,目前全市已建成29个,在社区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81个,在高校建设人才驿站9个,设立村级就业服务站点753个,将职业指导、岗位匹配等专业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

  截至今年5月,崇左市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人数高达65.66万人,其中脱贫人口达18.78万人,成效斐然。这一创新模式成功打通了实体经济用工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之间的通道,为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崇左经验,让众多劳动者在新的就业模式下开启了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零工市场+”就业服务模式是崇左市在就业领域积极作为、勇于探索的生动体现,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展现出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2 多元举措推动就业新发展

  崇左市零工市场分布于产业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等关键区域,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服务平台,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为提升就业服务深度广度,崇左市人社部门进一步构建“毛细血管”式就业服务网络。崇左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农佳良形象地阐述了这一网络的架构:以零工市场为核心,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高校人才驿站紧密联动,向下延伸至村级就业服务站点,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庞大网络,再由党员和经济能人等组成的926名兼职就业服务专员活跃基层,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2024年以来,该网络累计登记求职5.5万人次,成功促成就业2.4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8000人次。

  在就业服务创新实践中,驻村第一书记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从“驻村”到“助业”的角色升级。龙布村驻村第一书记卫堃就是典型,他积极承担就业服务专员职责,其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的就业意向。

  第一书记深入村屯,收集求职意愿,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借助零工市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形成精细化对接机制。自2021年以来,通过第一书记等基层力量,全市累计组织2.9万劳动力到企业求职,成功入职1.1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1100余人次。

  崇左市还紧跟科技潮流,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就业服务赋能,实现“人找岗”到“岗找人”的智慧转型。

  在崇左丝飘纸业公司上班的黄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填完信息没几天,就有车来接她去面试,如此高效的就业过程,背后依托的是崇左市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

  崇左各县(市、区)打造的“10分钟就业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就业服务的便捷与温度,真正实现了就业服务“触手可及”。同时,借助“崇左就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将岗位信息精准触达目标人群。今年已举办线上招聘会60余场,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精准推送岗位信息41.85万次。

  “互联网+就业”的创新实践,让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用工高峰期,求职者从了解岗位到上岗最快仅需半天时间,大大缩短了求职周期,提升了就业效率,为求职者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 协同联动打造就业新生态

  创新,不止如此。

  崇左市在就业服务领域展现了显著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零工市场的运营机制上。该市场引入了“企业派单、零工市场送单、群众接单”的“点单”式高效闭环机制,为就业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崇左市高新区产业园零工市场,电子屏上企业用工需求实时滚动更新,清晰明了。该零工市场负责人吴建东介绍,重点园区企业以订单形式发布岗位,经过严格审核后,线上线下同步推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求职者可以迅速获取这些岗位信息并接单应聘,整个流程顺畅高效。

  这种“点单”机制有效地整合了用工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多方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就业服务合力。自2021年以来,全市零工市场累计服务求职者7.94万人次,促成就业2.58万人次,参与企业达8900家次。这种多方联动的模式,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了企业与求职者的双赢。

  面对季节性用工难题,崇左市采取了创新的跨区域劳务协作模式。例如,在2024/2025年榨季期间,崇左市与贵州等地紧密合作,通过“点对点”方式输送甘蔗收割队,确保了榨季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崇左市还委托第三方机构前往云南、贵州为重点企业招工,通过这种方式稳定了劳动力来源,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跨区域劳务协作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崇左市季节性用工短缺的问题,还加强了地区之间的劳务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这一模式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推动了就业市场的协同发展。

  崇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赵德庆表示,未来,该市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持续优化模式,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让更多劳动者在这片土地上实现梦想,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钟丽香 农立艳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