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是农历六月初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迎来一年一度的红瑶传统节日“晒衣节”。盛大的民俗活动、独特的红瑶风情,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体验,为当地夏日文旅注入强劲活力。
瑶嫂传统结布表演现场
清晨,当阳光洒落梯田瑶寨,大寨村便汇入一片红色的海洋。红瑶妇女们纷纷取出珍藏的嫁衣与节日盛装,铺展在木楼栏杆、晒台之上进行晾晒。阳光下,土布红衣与青翠梯田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壮丽的民族画卷。
活动现场,村民们以隆重的唢呐锣鼓、水酒山歌迎接八方宾朋。随后,上百名来自周边红瑶村寨的妇女在小溪旁进行集体长发梳妆,唱响柔情的《长发谣》,展示龙胜红瑶独特的长发文化魅力。
红瑶妇女在小溪旁进行长发梳妆
在“红衣定终生”红瑶传统婚礼仪式现场,送亲队伍沿着梯田小道蜿蜒行进,新娘引路,抬嫁妆、“抬舅公”、挑贺礼等环节依次展开。到达村寨歌舞场后,经过“拦路歌”对唱、寨老主持的庄重仪式,新人在游客与亲朋的祝福中礼成。
“红衣定终生”红瑶传统婚礼仪式现场
红瑶传统婚礼仪式展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瑶服饰制作技艺在当天的展示环节大放异彩。瑶嫂们现场演示“织、绣、镶、拼”等精湛技艺,古老的织机穿梭,针线游走间,花鸟虫鱼、历史故事跃然布上,令在场中外游客赞叹不已。此外,田中趣味摸鱼、红瑶喜宴、梯田火把映龙脊、篝火晚会等参与式活动,也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了多彩的瑶族节庆文化。
红瑶服饰制作技艺展示
游客体验田中趣味摸鱼
“太震撼了!这流动的红色和梯田完美融合,每一件衣服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来自天津的游客李先生由衷赞叹。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表示:“举办晒衣节,是以红衣为媒,让沉淀千年的民族智慧在阳光下绽放。它不仅是红瑶同胞对文化根脉的回望,更是龙胜献给世界的灵动文化名片。我们将借助文旅融合,让民俗文化焕发新生命力,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大寨村坚持“种田就是种风景,梯田就是金饭碗”的发展思路,通过深耕梯田风光和民俗文化,将民族村寨打造成景点、民俗风情搬上舞台、民族工艺品开发成旅游产品,成功探索出“一田生五金”(梯田流转有租金、入股享股金、务工挣现金、维护得奖金、旅游发薪金)的旅游产业振兴模式。2022年,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2024年,全村旅游分红达693.6万元;2025年,再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为“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成功典范。晒衣节等民俗活动的持续举办,正成为驱动当地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文/图 王战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