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征信查询服务大厅内,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办理相关业务。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冼妍杏/摄
今年以来,广西不少民营小微企业越来越明显体会到,除了传统抵押物之外,自身的经营数据也可以便利地转换为支持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打通数据“变现”壁垒的,是从国家到地方日益完善的征信体系和征信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依托“国家+地方+市场”各类征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全覆盖、多层次”征信服务体系,激活数据“增信”价值、畅通征信促融机制,推动民营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1 动产变现,唤醒沉睡的资产
观 数
一季度,广西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123.65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额占比超八成;促成“政采贷”融资1495万元。
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建成40条融资供应链,帮助上游1691家企业和农户融资342亿元。
一季度,广西企业依托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办理动产担保登记2.15万笔、查询4.5万次,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支持4.48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动产担保融资。
读 数
长期以来,民营小微企业普遍因缺乏充足的传统抵押物而面临融资困境,但这些企业拥有的各类流动资产价值不菲,却很难在获得贷款方面产生助力。
瓶颈如何打破?带着将企业沉睡的动产转化为金融“活水”的使命,央行征信基础设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今年,广西在经济回升向好的背景下,依托两大动产融资平台促进企业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协同财政、工信等部门,引导核心企业通过两大平台为上游小微经营主体应收账款确权,立足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创新拓展动产和权利担保贷款品种,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缺乏抵押物的难题,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征信管理处处长郭敏介绍。
生猪、活牛等生物活体抵押贷款,六堡茶等半成品、成品仓储质押贷款,海洋碳排放及碳汇收益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留抵退税”等权利质押贷款,植物新品种证书质押贷款,碳酸钙产能抵押贷款,数据资产质押贷款……在政策支持下,一系列动产融资产品持续“上新”,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更多样的选择。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广西持续挖掘中征平台功能,大力发展在线供应链融资、线上“政采贷”融资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引导核心企业将财务系统接入中征平台,依托平台为其上游小微经营主体提供线上融资服务,这一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有效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也保障了供应链稳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与自治区财政厅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推动政府采购相关系统与中征平台对接,打造基于政府采购信用的线上“政采贷”融资模式。
“企业中标政府采购项目后,银行可以将政府采购合同项下应收账款做质押,为企业发放贷款。”郭敏说。
2 全景画像,挖掘大数据金矿
观 数
一季度,广西金融机构依托“桂信融”平台为4305家首贷户企业授信5220笔、金额322.09亿元,笔数、金额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50%、60%。
截至3月末,“桂信融—流水贷”数字金融产品累计支持3193家企业通过经营信用获得融资66.96亿元。
读 数
“只要信用好,贷款并不难!”近日,南宁市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道出心声,“即使传统抵押物不足,凭借企业长期稳健的经营状况,银行就能放贷。”
在金融领域,良好的信用能让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并且可以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
近年来,广西积极打造地方征信平台——“桂信融”平台,构建“信息—信用—信贷”转化长效机制,畅通大数据融资“快车道”,增添了众多小微企业的贷款底气。
据了解,“桂信融”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从工商、税收、司法以及上下游关联企业、交易往来等50余个风控维度,为企业进行“全景信用画像”,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央行征信系统的有益补充,“桂信融”平台能有效帮助企业增信,缓解企业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抵质押品的压力,促进综合融资成本降低。
今年以来,广西持续优化升级“桂信融”,创新“信用画像+信用评分+专属信贷产品”征信促融模式,赋能更多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
目前,工行、农行、中行、交行、邮储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9家银行信贷系统已经与“桂信融”平台直连,打通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没有信贷记录的“白户”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
工行“链群交易e贷”、交行“科创快贷”、北部湾银行“小微OK流水贷”……多家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桂信融”平台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建模,推出覆盖线上线下的“桂信融—流水贷”数字金融产品,扩大金融供给。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将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桂信融”平台大数据开发应用,引入专业市场机构增强数据整合分析能力,帮助更多小微企业利用自身良好的经营数据获得融资。
3 双轮驱动,满足多元化需求
观 数
截至3月末,广西联合征信有限公司已与全国9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提供企业征信报告3191万份,服务融资超过4000亿元,全国857万家中小微企业受益。
截至3月末,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已支持787万家东盟企业及4.9万家国内外贸企业信息的“一点查询、一键翻译”,为广西企业“走出去”提供征信支持。
读数
信用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看信用信息能不能用好、用准、用到位。市场化征信机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对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作出明确要求,提出做优做精企业征信市场,探索发展聚焦细分领域的企业征信机构。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征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加强对地方备案企业征信机构的培育,指导广西联合征信有限公司立足“赋能普惠、助企出海”定位,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发展市场化征信服务。
近年来,广西联合征信有限公司发挥专业信息服务效能,整合航运、物流、外贸、农业等特色产业数据,将商业信用和金融信用相结合,开发聚焦特定产业、特定场景的小微企业征信报告,帮助金融机构优化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与东盟跨境贸易和投融资往来日益密切,高水平的跨境征信服务成为企业开展境外业务的迫切需要。
业内专家指出,由于东盟各国征信业发展基础条件不一,未形成征信联动体系,市场征信渠道匮乏,企业要获取可靠、高效的跨境征信信息还存在较为突出的信息壁垒。
面对市场需求,广西联合征信有限公司建设上线我国首个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通过与境外征信机构合作的形式,整合境内外企业信用数据和产业交易数据,形成丰富多元的跨境征信产品体系,为国内外政银企跨区域交流及合作提供信息服务。
“出海寻找境外合作伙伴更方便省心,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进程加快。”“银行快速了解我们境外股东公司的信用信息后,很快为我们开立跨境人民币账户并及时提供金融服务。”……多家进出口企业负责人在谈及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时说。
业内专家表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化征信机构的加快发展有效提升了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为其轻装前行提供了强助力。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数据跨境流动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合作“前沿阵地”,完善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等跨境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立足广西、辐射全国、面向东盟”的多元化征信产品体系,推动本地征信机构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向海外输出征信专业能力,进一步推动跨境信息互通、互享,助力企业向海图强,赋能广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谭卓雯)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