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田林县:小竹笋撬动大产业
2025-05-09 19:11:5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八渡笋是广西田林县名优特产,种植历史久远。近年来,广西田林县积极提升竹业功能和产品供给能力,做大做强八渡笋产业。目前,全县八渡笋种植面积达24.3万亩,年产量12.15万吨,有竹笋加工企业37家,实现总产值2.43亿元,八渡笋产业已经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

  田林县不断健全管理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低产林改造、拓宽八渡笋竹的加工利用、开展八渡笋优良品种选育,让竹林“生金”。该县把对八渡笋的低产改造纳入“十四五”期间的主攻方向,把八渡笋作为“5+2”特色产业给予种植奖励、小额信贷等政策扶持,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2023年至2025年,该县计划投入3300万元实施八渡笋产业新种0.9万亩以上,投入3700万元完成八渡笋低产改造3万亩以上。

  过去,由于产业链较短,八渡笋深加工企业较少,当地主要以出售鲜笋和粗加工的笋干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上竹林衰退老化,销售渠道单一,当地八渡笋产业发展一度遇到瓶颈。为有效提升八渡笋产业的附加值,让笋农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田林县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

  田林县兴茂八渡笋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六隆镇平细村,2016年10月成立,2021年加入世界银行贷款广西贫困片区农村扶贫试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世行片区项目”)。“合作社的主营业务是对八渡笋进行收购、加工、销售。在世行片区项目实施之前,合作社规模小、设备差、资金少,未能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兴茂八渡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副支书谭刚友说。

广西田林县:小竹笋撬动大产业_fororder_1

世行资金购买的全自动生产线 摄影 彭慧洁摄

  依托世行片区项目资金300万元,合作社先后购买了八渡笋半自动刨丝机、灌装机、清洗机、发电机、炒锅等深加工设备,合作社生产设施焕然一新。制笋厂房面积由原来的1300平方米扩建到2100多平方米。后来合作社又获得60万元世行片区项目奖励资金用于完善无尘车间。收购、清洗、蒸煮、冷却、包装……一条完整的八渡笋生产链逐步形成。

  如今的兴茂合作社厂房明亮、设备齐全、生产有序。“我记得合作社牌匾刚挂上墙的时候,缺资金、少技术、愁销路等‘三座大山’便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当时只有13个社员,规模很小,设备短缺,腌制的酸笋都用袋子来装,一袋只能装八十斤,一年算下来也就五六千袋,产值很低。除此之外,合作社也没有形成固定的销路,一般都是小商贩前来收购,价格高低不齐,村民的收益很难形成长久保障。”回忆以前生产情况,谭刚友望着远处的竹林出了神。

  一根笋连起百家心,合作社铺就共富路。如今合作社腌制间可以容纳180多桶每桶2吨的八渡笋进行腌制。谭刚友介绍说:“目前,我们合作社一年的销售额大概在200万元,2022年纯利润就达到了30多万元。”在收购方面,村民按每吨1800元的价格来进行,社员多增加200元。分红采取分化肥的形式开展,社员的个人分红最多的曾分到4吨化肥。在世行资金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当中,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经由最初的13人扩大到现在的70人。 

广西田林县:小竹笋撬动大产业_fororder_2

村民在合作社加工八渡笋 摄影 李沛坤

  村民不仅积极参加合作社,在合作社联农带农的推动下,村民个人种植八渡笋的面积也不断增加。“我们合作社社员康连金种植了90多亩八渡笋。他是个人送来鲜笋量最多的一户,一年能有7万多斤,不计干笋的话,光鲜笋一年就能有七八万块钱收入。社员张宗银也是在看到世行项目实实在在为合作社带来了好处以后才入股的,总共以一万元现金入股共十股。张宗银种植面积最大,有300多亩,年产鲜笋30多万斤,最多一年能产鲜笋近50万斤。”谭刚友笑着说,“之前镇上举办过八渡笋庆丰节——‘笋王’争霸赛,就是他得了一等奖500元。那根‘笋王’有40多斤呢。”

  据了解,目前合作社共带动全村167户种植八渡笋,因八渡笋过于脆嫩,无法用机器进行削皮等工序,合作社也一并开放加工岗位供村民务工,村民可自行采摘、运输和加工,工钱按量交付,工钱每天在150-200元。

  品牌建设夯实了合作社发展八渡笋产业的基石。“早在2019年,我就注册了‘数重衣’商标,等的就是未来的一个契机。”谭刚友指着柜子上的商标注册证书笑道,“在世行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八渡笋的产业化经营,也有底气去和公司进行商谈,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销路,将我们的牌子做大做响!”

  六隆镇党委书记陆富双表示,六隆镇按照“一产推二产带三产”的思路,全力推进八渡笋发展、提升产值。全镇共有笋农4000多户,通过18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每年帮助群众销售鲜笋7万多吨;发展八渡笋精深加工业,全镇建设59个八渡笋加工厂。目前,八渡笋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文 彭慧洁 李沛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