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惠民活水润万家
2025-04-27 18:26:57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惠民活水润万家_fororder_8630147_dengzq_1745510400000_b

松山支洞隧洞口草皮护坡。

  八桂大地,山峦叠翠间,一条条“生态水脉”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下称环北广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牢记责任与使命,构建“施工+帮扶+绿美”新模式,联合参建单位统筹施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水惠民,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绿色答卷”,得到沿线群众的称赞。

  生态账本在田野间增值

  郁江右岸,春风徐徐。

  4月19日,记者走进环北广西工程西津泵站的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抢工程进度。

  西津泵站是环北广西工程最大的泵站,其设计引水流量为35立方米每秒,工程实施后,直接惠及大量工程沿线乡村地区,原水将被送往玉林、北海等地,成为撑起环北部湾水网的“动力心脏”。

  广西水电设计院水工院副院长刘时明介绍,为了攻克西津泵站深基坑开挖支护及大口径输水管道隐患监控难题,项目创新开展了软基围堰—边坡—基坑联合破坏机理及支护方法和管道连续监测及爆管预警技术研究等。工程建成后,预计补偿南流江、钦江等主要河流的生态环境生态用水1.54亿立方米,为铁山港工业园、龙潭产业园等工业(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提供稳定的工业用水,满足其生产需求,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为了更好落实水生态保护措施,工程还设计建设西津水库过鱼设施、鱼类增殖站、生态流量保障措施等,以最优生态保护为手段,打造生态工程。

  环北广西工程采用“多廊+多点”格局,构建包括河岸、陆上、水上、鸟类迁徙生态廊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沿线陆域古树名木保护,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跟踪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生态保护的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而是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让科技水脉在喀斯特峰林间流淌,让生态账本在乡村田野里增值。

  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环北广西工程以水为纽带,着力统筹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

  2024年12月初,在推进输水管线建设过程中,发现当地有一个村庄因历史原因,粮食种植面积缩减。广西水发集团组织作为标段承建单位的中国水电基础局项目部,与公馆镇政府建立“水利+农业”联动机制,在输水管道建设的同时,协助当地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项目部调来挖掘机等机械,对土地进行清表、平整。经过45天的攻坚,450余亩土地全部得以平整,让村民高兴地种上了蔬菜、辣椒和玉米等农作物。

  “水利工程不仅送来了水,还为村民盘活了土地资源。”如今,望着绿油油的蔬菜,村民们很是高兴。

  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生态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在公馆镇,有一块200亩村集体土地,因农村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导致土地闲置。

  2024年11月10日,环北广西工程B4标项目组决定组建临时“助农攻坚队”,以机械化作业开垦荒草丛生的撂荒地,并修建田间道路和排水沟,为当地彻底解决“耕种难”问题。项目部还创新推出“代耕代种”帮扶模式,使用无人机帮助村民种上油菜,让沉睡多年的撂荒地变成助农增收致富热土。

  中国电建水电基础局B4标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工程不仅要打通输水“大动脉”,还要让每一滴水都浇灌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为环北部湾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绿色进洞生态美

  作为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的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环北广西工程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环北广西工程玉林供水片区D5标陆川支线,参建各方汇力凝智,采取绿色进洞方式,减少3亩山体开挖和植被的破坏,推进民生工程与生态工程的有机融合。

  陆川支线铜鼓坡段属于大面积种植区域。项目部自2024年11月进场施工后,立即通过调配集中力量、倒排工期等办法,赶在2025年1月份完成了该区域的管道施工和植被土覆盖节点目标,错峰避开高产期,还耕于民。

  截至3月31日,环北广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2.60亿元,完成第一季度投资攻坚任务的101.7%。工程累计完成隧洞开挖13.42公里,其中2025年完成隧洞开挖6.02公里,完成第一季度攻坚任务的167.2%;累计完成输水管道安装埋设114.72公里,其中2025年完成管道安装41.92公里,完成第一季度攻坚任务的149.7%。

  在赶进度的同时,生态工程一点也不马虎,每开挖一个隧洞,建设方都会做好隧洞口复绿工程。

  由于边坡坡度较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坍塌,复绿后能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分。复绿后的边坡,还能够营造出自然、生态的氛围,改善周边环境。

  另外,环北广西工程在开展涉水施工时,都设置了防泥幕和废污水沉淀处理池,隔断施工区域含沙水体与河道内水体的交换,减少泥沙回淤,保持河道畅通和稳定,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王克础  通讯员 陈国炫 程 锋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