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区全力以赴抗旱保供水
累计向旱区供水48.62亿立方米,保障春灌面积1018.69万亩
面对广西当前干旱形势,全区水利部门迅速响应,科学开展旱情动态监测、分析研判、水库调度、应急送水,深入旱区实地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保春灌工作,最大程度保障有放心水喝、有灌溉水用。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向旱区供水48.62亿立方米,所有因旱饮水困难群众可满足基本用水需求,累计保障春灌面积1018.69万亩。
2024年11月以来,全区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为1961年来同期最少,我区陆续出现局地干旱。旱情出现后,自治区水利厅迅速行动,加强会商研判。多次组织召开旱情形势分析会商会和旱灾防御工作会,及时研判旱情发展和供水保障趋势,加密监测频次,及时掌握干旱影响情况和供水保障情况,部署抗旱保供水和灌溉用水保障工作。4月19日18时,根据旱情发展趋势和抗旱形势,启动水利厅旱灾防御三级应急响应。
水利部门及时派出“领导+专家”的工作组,前往南宁、柳州、贺州、河池、百色、来宾、崇左市等受旱区加强帮扶指导,组织市县重点关注水源枯竭、水量不足等问题,提前做好水柜、水池蓄水工作,协调有建设条件的受旱区优先采取打井、供水工程扩网联网等措施解决,对暂无建设条件的受旱区相应制定送水计划,定时定点为受旱群众送水。
2024年12月及2025年2月,先后两批下达自治区本级抗旱救灾资金共1250万元,支持南宁、柳州、河池等市、县做好局地干旱灾害防御工作,储备必要的储水罐、抽水设备等物资,保障群众饮用水需求。
自治区水利厅全力做好饮水安全保障。指导市县做细做实农村供水应急预案,积极化解农村饮水安全风险,防止出现规模性饮水不安全问题。坚持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加快推进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攻坚行动,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今年1—3月共筹措落实资金18.15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33个,将提升42.5万人的供水保障能力;下达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93亿元,完成维修养护项目74处,受益人口10.4万人,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同时,自治区水利厅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全力做好灌溉用水保障。第一时间布置各地做好春灌工作,在建灌区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符合通水的渠道放水灌溉;已建大中型灌区根据计划用水、调度用水、组织用水情况,细化配水分水计划,全力保灌溉春灌春耕用水需求。截至4月14日,全区累计春灌灌水量11.9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018.69万亩,其中264个大中型灌区供水7.3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10.26万亩。开展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通过渠道维修、清淤、清障等措施,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确保春灌期间渠道畅通。截至4月16日,各地建设小水源工程89座、灌区渠道545.67公里,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7.99万亩。(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周映 通讯员骆远柱)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