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演”火旅游 “艺”彩纷呈 ——广西旅游演艺精品项目观察
2023-12-29 11:50:39来源:广西日报编辑:蔡俊聪责编:刘洋

“演”火旅游 “艺”彩纷呈 ——广西旅游演艺精品项目观察

  《千岛之歌》剧照。

“演”火旅游 “艺”彩纷呈 ——广西旅游演艺精品项目观察

  《梦·巴马》铜鼓舞表演。

“演”火旅游 “艺”彩纷呈 ——广西旅游演艺精品项目观察

  《坐妹三江》剧照。

“演”火旅游 “艺”彩纷呈 ——广西旅游演艺精品项目观察

  《印象·刘三姐》剧照。

“演”火旅游 “艺”彩纷呈 ——广西旅游演艺精品项目观察

  《桂林千古情》剧照。

  “白天看景、晚上看剧”已成为文旅消费新风尚。一场高水准的旅游演艺,不仅可以帮助游客快速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也会成为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爆款IP,为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甚至成为一地亮丽的文旅名片。

  《印象·刘三姐》魅力不减,《桂林千古情》频刷人气,《坐妹三江》倾情上演,《梦·巴马》引人入胜,《千岛之歌》视听震撼……近年来,广西深耕旅游演艺,创新文旅业态,丰富游客体验,涌现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旅游演艺品牌,引领广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40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入选项目名单,广西《印象·刘三姐》《坐妹三江》位列其中,获得殊荣。

  1 实景演绎刘三姐

  “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夜幕降临,年轻人挥舞火把,隔岸对唱山歌;渔民撑起竹竿,泛舟漓江之上;小精灵舒展身姿,舞于月牙之尖……每晚准时上演的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已成为桂林阳朔旅游一道永不落幕的风景。

  “我已经观看《印象·刘三姐》演出两次了,第一次观演,感觉很震撼;第二次观演,进一步读懂了斯土斯人。”来自上海的游客何女士说。

  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5年零5个月打磨、109次修改演出方案、12座著名山峰、1.7平方公里漓江水域、600多名演职人员、70分钟演出时间……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这部扛鼎之作是如何炼成的。

  “《印象·刘三姐》打破传统演出的空间制约,以世界级山水阳朔漓江作为剧场,以国家级非遗刘三姐歌谣作为主题,利用晴、烟、雨、雾等自然景观,配以声、光、电、影等高科技,用艺术化手法和诗意化编排,演活了‘桂山桂水桂人’的故事,开创了全世界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南宁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者曾艳红说。

  据统计,自2004年上演以来,《印象·刘三姐》已累计演出超过8000场,接待国内外观众近20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28亿元。

  为了丰富实景演出的文化内涵,2019年6月,《印象·刘三姐》景区推出全国首个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囊括刘三姐传说、歌谣、民俗等文献与藏品,全方位展示“刘三姐文化”,让观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我们将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印象·刘三姐》演艺迭代升级,推动《印象·刘三姐》景区提档升级。”《印象·刘三姐》景区负责人说。

  2 讲述桂林千古情

  秦英嫂的一碗米粉,化解了修灵渠秦兵对岭南饮食的不习惯。当剧院内高达6米、近4000条米粉缓缓从天而降,组成一条条米粉流在观众眼前飞舞时,引发了全场惊叹。

  这是《桂林千古情》演出第三幕《米粉传情》的精彩瞬间。整个演出分《远古的呼唤》《大地飞歌》《米粉传情》《靖江王府》《刘三姐》五个篇章,讲述桂林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桂林千古情》由宋城演艺和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演出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加上奇妙的舞台特技、新颖的空间创意,在一个小时内,数百位演员、上万套舞台机械,与数千位观众360°全方位互动,演绎了一幅幅壮丽多彩的桂林风情画卷。

  “看了《桂林千古情》,增加了我对桂林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演出过程非常精彩,妥妥的视觉盛宴。”来自辽宁的游客李先生说。

  桂林千古情景区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为经营模式,2018年公演至今,《桂林千古情》单日演出场次最高达10场,单日游客接待量最高超6.23万人次。在演出的带动下,桂林千古情景区经营业绩位居宋城演艺千古情系列景区前列。

  起初,业界一些人士并不看好《桂林千古情》,认为阳朔已有《印象·刘三姐》,难以容纳两场大型演艺。“事实证明,这场演出有效填补了桂林白天无大型文化演出的空白,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还带动了阳朔旅游业的发展。”桂林旅游学院教授苏会卫说。

  3 行歌坐妹看三江

  夜幕降临,成群结队的侗族小伙跑到漂亮的姑娘家“坐妹”,通过唱山歌、比才艺等方式展现自我,姑娘们则用打油茶、煮鸭粥的方式来表达情意,男女双方从接触、了解、交流到培养感情,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行歌坐妹是侗族青年男女传统的恋爱方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民族婚嫁民俗。近年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精心打造《坐妹三江》演艺项目,生动再现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民风民俗等文化元素,完美呈现了侗族地区最美好、最浪漫的爱情故事——行歌坐妹。

  “从演出开始到最后,每个环节都牵动人的情绪,特别是当新娘依依不舍告别父母,牵着新郎的手走向夫家,那一刻令人非常感动。”来自湖南的游客陈女士深为触动,红了眼眶。

  在6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坐妹三江》还通过现代声光科技、国内一流舞美,将侗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歌谣文化、器乐文化进行了充分展示,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醉人的“梦里侗乡”。

  “如今,《坐妹三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观演的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上座率很高,紧张的时候一票难求。”《坐妹三江》演艺负责人说。

  《坐妹三江》持续火爆,带动了演出所在地三江月也侗族景区发展,形成了“天天演、周周宴、月月节”的文旅消费“月也现象”。2020年,月也侗寨晋升国家4A级景区。2021年,月也侗寨获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称号。

  4 解密长寿梦巴马

  夜晚,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村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补粮”仪式,年轻人轮番向长辈送上米粮,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这是《梦·巴马》旅游演艺的精彩片段。“这场演出让我第一次知道巴马的‘补粮’民俗,从中感受到了巴马独特而深厚的长寿文化,受益匪浅。”来自重庆的游客伍先生说。

  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赐福湖长寿岛的《梦·巴马》,是由广西巴马寿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文旅项目。演出以人生的少儿、青年、老年三个阶段为表现内容,通过《福》《禄》《寿》三个篇章,以歌舞和说唱的表现形式,展现巴马的长寿文化和民风民俗。

  这台实景演出以湖面为舞台,以山峰为背景,运用水幕电影、LED投影等声光电技术,以及多元化的舞台技术,营造出美轮美奂的场景,演绎独具地域特色的故事,让观众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感受演出所带来的艺术之美。

  凭借精益求精的制作,《梦·巴马》先后获评2019年度广西特色旅游演艺项目、2020年广西十佳夜间演艺。得益于演艺项目的加持,赐福湖长寿岛于2019年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今年以来,《梦·巴马》演出市场迅速恢复,票房节节攀升。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演出场次360场,观看人次11.58万人次,票房收入945.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5.3%、857.98%、1130.67%。

  演艺项目的发展,为当地百姓创造了就业和增收机会。《梦·巴马》演出阵容由200多名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演员来自当地和周边市县,群众演出为兼职人员,白天劳作晚上演出。演出还带动当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链向前发展。

  5 震撼唱响千岛歌

  随着印尼传统民歌《宝贝》奏响,数百只魔球从天而降,在程控技术的精细控制下如浪花一般浮动,加上身着印尼传统服装的演员配合,不断变化造型组合,层次分明,在灯光的渲染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营造出极具震撼力的舞台效果。

  每天,《千岛之歌》在南宁方特东盟神画景区准时上演,吸引一拨又一拨人前来观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精彩的表演,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东盟文化,不虚此行。”来自广东的游客宋女士说。

  南宁方特东盟神画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为每个东盟国家量身打造“一座主题馆+一台演出(或一个项目)”。为了全方位展示印尼文化,景区开创性采用高科技魔球与真人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崭新形式,运用大型数字程控技术控制数百只小球,结合现场舞台表演不断变化造型组合,呈现出如梦如幻的演出效果。

  “在南宁方特众多文旅项目中,《千岛之歌》一直是最受欢迎、好评最多的主题项目之一,也是为数不多实行预约制的体验项目。”南宁方特东盟神画景区营销总监胡炀说。

  数据显示,《千岛之歌》开业至今已累计上演2000多场,旺季上座率72.79%,节假日还根据人流量加演两三场。

  “《千岛之歌》弥补了南宁没有常态性驻场演艺的短板,对首府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闫雪梅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用好广西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更多旅游演艺精品,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区贡献力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唐正柱说。(通讯员 李志雄 雍艳香  广西日报 记者 骆万丽 许丹婷 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