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强区建设 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领跑全国
2023-03-22 10:16:53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韦欢责编:刘洋

  原标题:我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强区建设,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领跑全国 八桂好水见证美丽广西绿色发展路

  “根据观测,长洲水利枢纽鱼道每天可过鱼15万尾,种类可达30多种。”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前夕,记者来到两广水域交界处的梧州西江段,梧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从这里,一江碧水东流粤港澳大湾区。西江鱼类保护的现状,反映出近年来我区保护与治理水生态环境,见证了美丽广西、美丽中国建设的绿色发展路径。

  细节之处窥全貌。广西水资源丰富,是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称赞“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多次对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强区建设,碧水保卫战成效显著,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1月底,生态环境部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西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为零。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有5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前十,9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前三十,连续4年地表水环境质量领跑全国,其中柳州市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蝉联地表水水质全国冠军。

  “八桂好水持续领跑全国,成为美丽广西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表示,广西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从顶层设计加强立法到实践层面的制度创新,从源头截污到全流域修复,从科技赋能到全民共治,织紧、织密、织牢水生态环境“保护网”。

  在全国率先编制印发“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方案”,从源头上避免偷排乱排。“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整个园区这么多企业,只有一个排污口。”惊蛰过后,记者在来宾市三江口新区雅居乐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采访时,园区运营方来宾雅居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腾介绍,园区在建设中就配套好污水处理设施,对所有入园企业实行供水、排水、治污统一管理。据了解,2022年,全区共排查出1万多个入河入海排污口,实现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全覆盖。

  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形成了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长、横到边纵到底覆盖所有江河湖库的五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同时创新“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等机制,形成共治合力。2022年,全区有总河长2710名、各级河湖长2.6万多名,建成美丽幸福河湖104条(段、个)。3月3日,记者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河畔看到,高岭镇三联村的河长卢华进正和几名村民在清理河上的漂浮物。“我家就在河边,每天发现河面有杂物就立刻清理,村里人也很自觉,河流很干净。”卢华进说。

  不断加强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治理。开展企业清洁生产行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禽畜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源头上防治河湖污染。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和修复,努力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近年来完成了国家级试点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去年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推进。

  建立地表水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系统,提升对水质异常的响应速度,科技护水、智慧管水。柳州市建成广西首个河道“天眼”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监管系统;桂林建设“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成为整个漓江治理的“大脑”。“借助综合平台,可精准实施‘天地空人’一体化监测,快速精确有效响应漓江的‘喜怒哀乐'。”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六大队四级调研员刘仁亮告诉记者。

  水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广西以此切入,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带动整体生态环境的好转。水清岸绿,河畅景美,鱼翔浅底,绿水青山变成源源不断释放红利的金山银山,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悠悠碧水,见证着八桂大地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的不懈努力,将广西生态优势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3月1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坚决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努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广西日报 记者罗侠 梁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