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
2021-12-15 11:00:49来源:新华网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

钦州港码头(2021年6月8日摄)。(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陈磊摄)

  新华社南宁12月14日电(记者陈国军、潘强)北部湾畔,延绵22公里的输油管道似一条银龙,从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延伸至储备库。在机械臂的协同作业下,这条长龙开始“吞咽”抵港油轮“远尊湖”号从中东地区远载而来的约14万吨原油。

  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项目于今年5月竣工,单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986万吨,码头扩容后可双侧接卸原油2000万吨/年。此项目拥有北部湾港靠泊等级最高的泊位,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建设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大幅提升北部湾港液体散货接卸能力,同时成为北部湾各港中距离西南地区主要石化企业最近、接卸原油能力最强的油品运输、中转和储存基地,对保证西南地区的成品油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贸易与物流发展局协理局长陈保国说,钦州港片区初步建成了面向东盟的临港产业基地,其中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初显规模,引进落户绿色石化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初步形成了全国独有的“油、煤、气、盐”多头并进绿色石化产业体系。

  翻开中国地图,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一眼可见——北部湾,蜿蜒绵亘的海岸线串联北海、钦州、防城港3座港口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各西部省份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北部湾通达东盟乃至世界各地。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延强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2017年启动试行,5年来,中国中西部各省份与东盟国家之间经北部湾串联而成的海铁联运主干线已由1条发展至13条,开行班列从2017年的178列增长到2020年的4607列,增长了近25倍。

  这条将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连的“大动脉”,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不断向好的“助推器”。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并于2019年推出“升级版”。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已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越来越多东盟国家产品免关税进入中国市场。

  “印尼的香蕉、山竹,泰国的椰子、龙眼、榴莲,越南的火龙果已经成为我们班轮上的‘常客’。”上海新海丰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船代部经理卢晓山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公司近年不断新增往东南亚国家方向的新航线,搭运东南亚果蔬产品的货轮在钦州港保持每周两班的频率。

  如今,北部湾港内外贸航线超过50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基本实现东盟国家及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全覆盖。

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

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装卸作业(2021年4月28日摄)。(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陈磊摄)

  海上通道航线不断“织密”,陆地通道项目不停“开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陈鸿起介绍,近年来,广西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多条高速公路直通边境口岸,北部湾重要港区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正在推动的平陆运河、黄桶至百色铁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进一步助力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

  在中国拥有最长边境线和最多口岸的边境城市广西崇左市,崇左中国—东盟内陆商贸物流港等重大项目正在谋划推进。崇左市服务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农健介绍,该项目的建设能系统解决崇左各口岸通关瓶颈,进一步巩固崇左作为通向越南乃至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地位。

  明年1月1日,覆盖面更广、涉及人口更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生效,这个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进一步升级中国与东盟合作,为双边合作和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

  “崇左中国—东盟内陆商贸物流港项目建设是推动中国融入RCEP的重要节点和推动RCEP相关规则改革的试验田,是口岸相关业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口岸类相关上市公司培育的重要机会。”在农健看来,未来这里可作为自贸区协同发展区的重要区域。

  “新通道的互联互通将助力自贸区更好更快发展,RCEP实施后,市场将更为广阔。”南宁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修南说,南宁国际铁路港将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推动“港—产—城”一体化联动,助力自贸区发展再上新台阶。(参与采写:徐海涛、胡佳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