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南宁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升”
2021-10-25 21:06:43来源:南宁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向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园区。近年来,南宁市聚焦加大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融资增信,立足发展实际,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让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南宁市重点企业融资服务专员聘书发放仪式暨工业振兴政金企对接会举行,会上向企业融资服务专员代表颁发聘书。这是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深化“政金企”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推出的一项务实之举。这些专员是从14家银行机构中精选的55名业务骨干,他们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供一对一、全方位、定制化的精准金融服务,创新“政金企”合作机制,为我市推进工业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发挥重点企业融资服务专员制度作用,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融资服务专员代表纷纷表示,他们将聚焦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问题,为企业提供投贷政策、融资产品等综合金融服务,做好金融惠企政策和金融知识的传播者,为南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还开通了线上直播,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需求的对接力度,深化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有效推动金融机构为工业振兴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这样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务实对接活动在南宁遍地开花。今年以来,南宁市围绕机构引入、服务创新、产品开发、政策支持和考核管理等构建一整套金融机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体系,推动经济主体融资实现“获贷降本提速”;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抵押物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堵点难点问题,发挥财政金融联动作用,政府投入真金白银推动金融在服务民营企业上真抓实干。如南宁市积极实施“桂惠贷”政策,及时审核拨付贴息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直接下调2个或3个百分点支持企业融资发展,截至今年8月末,南宁市“桂惠贷”投放金额384.91亿元,占全区比重22.4%,累计投放11154笔,投放金额及笔数均位居全区第一,累计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7.8亿元。

  南宁市大力实施企业直接融资“五大工程”,打开了我市直接融资工作局面,推动企业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不断提升。截至8月末,南宁市年内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港交所上市报审企业1家,6家企业纳入广西重点拟上市企业名单,数量居全区首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29家、广西证监局辅导企业5家,分别占全区的35%、47%、29%、33%;1—8月全市新增资本市场直接融资726.79亿元,占全区50%,同比增长18%。创投基金共有投资运作机构11家,已设立子基金5只,投资18个项目共计2.35亿元。

  随着一项项措施落地见效,金融活力不断增强,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源头活水。截至2021年8月,南宁市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了政金企对接活动102场,服务企业7753家次,向金融机构推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3220个,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8月末,南宁市人民币贷款余额1.73万亿元,占全区比重45.18%,同比增长13.2%;新增贷款1427.23亿元,占全区贷款增量的40.23%,较去年同期提高3.42个百分点。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30.43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9.2%,较去年同期提高17.7个百分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增强。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下一步,南宁市将深入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提升金融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不断开创首府金融发展新局面,推动改革再深入、创新再提速,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金融力量。(南宁日报 记者韦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