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上半年新增贷款1242.48亿元 南宁市金融业维持稳健增长
2021-08-05 11:08:38来源:南宁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南宁存贷比达到140.5%,高于全区37.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效率高,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广西经济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2021年上半年广西金融数据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透露上半年南宁市金融业维持稳健增长。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新增贷款1242.48亿元,贷款投放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基础设施、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领域贷款多增明显,积极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资金保障。

  南宁新增贷款向实体经济倾斜明显

  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广西金融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导向,积极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持续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据统计,上半年广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4.1%,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6位,连续17个月居西部第1位;分部门看,贷款新增向实体企业倾斜,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07.09亿元,同比多增492.32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80.6%,较上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

  其中,南宁市新增贷款1242.48亿元,占全区贷款增量的39.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金融积极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了资金保障;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92.29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9.9%,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贷款新增向实体企业倾斜。

  此外,广西存款增速环比回升,存贷比超过100%,截至6月末,广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本外币存贷比103.3%,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存款增加883.15亿元;存贷比达到140.5%,高于全区37.2个百分点。

  “强首府”融资千亿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初,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区融资规模有效扩大和产融结合更为顺畅,联合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西银保监局、广西证监局等部门印发《广西实施“七个千亿”融资工程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工作方案》。

  半年来,广西金融系统将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资金更多流向工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领域,更多流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额实现了“七个千亿”的过半目标。

  推动“强首府”融资千亿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引导金融机构把南宁作为支持重点,持续加大对重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支持中国—东盟金融城和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今年上半年中国—东盟金融城引进金融企业67家,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入驻企业突破1200家,有效助推南宁打造金融要素聚集洼地。

  大力支持南宁市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完成相关工作评估,给予财政奖补资金800万元,促进南宁市绿色金融加快发展。截至6月末,“强首府”融资余额1.7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亿元。

  上半年南宁市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南宁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496.54亿元,同比增长12.3%。

  从部门看,单位贷款、住户贷款增量同比“一增一减”。信贷投放向实体企业倾斜,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92.2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9.86%,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住户贷款新增271.16亿元,同比少增88.65亿元。

  从投向看,重点领域贷款实现“三个倍增”。持续服务重大项目投资建设资金需求,上半年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增加811.24亿元,增量为上年同期的1.9倍。着力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获得性,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410.22亿元,增量为上年同期的2.1倍。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上半年企业信用贷款增加466.25亿元,增量为上年同期的1.7倍。

  此外,南宁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456.89亿元,同比增长4.67%;存款增加883.15亿元,占全区新增存款的36.37%。其中,住户存款及非金融企业存款实现多增,就业形势向好、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323.16亿元,同比微增16.81亿元;企业利润回升及资金回流,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87.71亿元,同比多增12.58亿元。(南宁日报 记者胡光磊 通讯员农宇 刘思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