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崇左8月25日讯(记者 陶洁)凭祥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所在地,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中国通往东南亚陆路大通道的重点节点和商贸集散地,物流发达、外贸繁荣。
近日,记者随“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周年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走进凭祥,了解其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重大项目建设等创新发展成果。
创新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自助办税服务区。广西新闻网记者 陶洁 摄
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记者看到,不少企业工作人员及群众前往服务窗口或通过自助办理机申办各项业务手续,中心业务忙碌而有序地进行。
工作人员为杨容娇办理企业报税业务。广西新闻网记者 陶洁 摄
广西青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下属凭祥2号搅拌站副站长杨容娇前来办理企业报税业务,经工作人员审核办理,十余分钟便完成了所有手续。“对于企业来说,这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精力,不需要多次来回跑,这是极大的便利。”杨容娇说道。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业务窗口。广西新闻网记者 陶洁 摄
为优化营商环境、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于2019年8月成立,目前共进驻片区及凭祥市直部门和单位38个,设立服务窗口147个,有窗口工作人员160余人,集中办理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各类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1758项,基本形成了“进一扇门、办全片区(全市)事”的格局。
“区市一体化的业务模式有效整合了片区及属地资源,有助于一站式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社会民生需求,大幅度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崇左片区管委会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赵伟表示,中心集行政许可、政务服务和其它公共服务于一体,实现了片区、属地事项互办、结果互认、数据互通,开创“三合一”行政审批格局,并有效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创新实践 促活边境贸易发展
在中国银行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凭祥支行,柜员在为群众办理“中越通汇达”产品业务。广西新闻网记者 陶洁 摄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是我国边境陆路自贸区的典型代表,这里跨境贸易活跃,跨境金融、结算业务交易旺盛。“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案例就是围绕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而进行的创新实践。
中国银行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凭祥支行行长余幸兰表示,“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对银行以及地区金融有着重要意义,一是稳定了人民币对越南盾的汇率机制,使得市场主体更为高效的开展边贸业务,推动人民币在越南以及东盟国家流通,助力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二是通过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增强越南盾报价竞争力,提升越南盾清算效率,更好地服务于边贸业务。
目前,该行正不断扎实推进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业务开办以来,崇左片区累计办理银行间越南盾清算业务14笔共448万元,调运越南盾现钞106亿元,人民币现钞4638万元,有力引导了境外人民币现钞回流,规范了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推动了双边本币业务发展。
创新项目 挖掘特色产业新动能
在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包装流水线,工人们在进行包装工作。广西新闻网记者 陶洁 摄
在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包装流水线,工人们在进行包装工作。广西新闻网记者 陶洁 摄
走进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车间内整齐陈列各类生产设备,工人们在音响流水线前进行产品外包装工作,忙碌而有序。
崇左片区在全国率先打造首个中越“两国双园”项目,集聚发展跨境加工业,开辟中越跨境产业合作新途径,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我们在国内生产核心零部件,再发往越南工厂进行组装,在产业合作上与国外形成了良性互动。”广西三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晓表示,凭祥作为“走出去的窗口”,其区位优势为跨境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在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结构件车间,工人在进行音响产品外壳制作。广西新闻网记者 陶洁 摄
据悉,目前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三条总装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月均生产音响产品20万台。下一步,项目将加快投资进度,扩充智能音频生产线,加快实现年产一千万台智能音频产品的目标。
近年来,崇左片区充分发挥沿边区位优势,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崇左市委常委,凭祥市委书记杨亚俊表示,下一步,崇左片区将继续加快制度创新、打造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等,继续推动崇左片区高质量发展,发挥“边”的特色,做足“边”的文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