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从20%提至80%
目前,南宁市不断完善垃圾暂存、分拣等设施 (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供图)
■本报记者彭媛媛
垃圾分类是一场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而这项工作重在人人参与,贵在坚持。
近年来,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从20%提升到80%,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从30%提升到95%以上,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分类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垃圾分类清运体系逐步健全,市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分类投放准确率逐渐提高,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参与的“新时尚”,社会整体文明素质得到了提升。
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今年5月,青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在火车东站附近广岳岭路设立了1个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大件垃圾收集处理中心,主要接收处理青秀区辖区的I类废旧大件家具,有效解决了该区域大件垃圾处置问题。
像这样的场所和设施的增多正是南宁市不断夯实分类体系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建立和完善住宅小区、商场超市等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设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投放点、接驳点、收集点,使各个场所具备分类收集的条件。同时,指导各垃圾分类场所新增采购垃圾收集容器,有效补齐前端分类投放设施短板。并且通过硬件升级配齐分类收运作业工具。例如:按照各类生活垃圾特性和组分,对于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配置了密封、密闭车辆,最大限度避免垃圾渗滤液“跑、冒、滴、漏”;针对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配置了运载量多样化的厢式车,避免易碎物品损坏。目前,有厨余垃圾运输车158辆、有害垃圾运输车19辆、可回收物运输车36辆、其他垃圾清运车2174辆。
同时,全市还建设了有害垃圾暂存点10个、可回收物分拣中心6个、其他垃圾转运站55座,实现垃圾分类贮存、运输、计量、中转等。目前,南宁市基本建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流程体系。
年内开建垃圾就地处理站
南宁市对有害垃圾实行分区域、分时段收运,单位和企业收运时间为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住宅小区为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对可回收物实行预约收集;对厨余垃圾采用桶装直运、垃圾不落地的公交化运输模式,从产生源直达终端处理厂,开辟了厨余垃圾收运专线55条……
以青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为例,该站在部分垃圾分类投放较为精准的小区实行了分类清运。如公务员小区进行分类收运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日收运其他垃圾1吨,清运厨余垃圾1车约600公斤。
厨余垃圾处理一直是垃圾分类工作中重点解决的难点之一。目前,南宁市按照“集中+就地就近处理”的原则布局终端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1120吨。在对接和落实中端厨余收运车辆、路线、时间安排及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面,完善了厨余垃圾收运工作考评管理机制等。值得期待的是,年内将开工建设日处理量150吨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中型处理站,有效解决居民分类厨余垃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的腐烂或废弃水果蔬菜等。
此外,在环境循环利用成效方面,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在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发电效能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经济效益将逐年显现。
建立完善考评督导队伍
在青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清洁家园办有这么一段工作记录:“2019年12月4日,模拟考评的清扫公共街道共有10条,涉及南国街27-1号小巷、古城路、葛家园巷……共有垃圾收集容器270处。本次对其中36处收集容器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实地考评,占比为13.3%……”
青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清洁家园办副主任韦宛彤介绍,各清扫队安排巡检专员每天不定期检查辖区内公共清扫区域垃圾收集容器分类标识及分类投放准确率。清洁家园办牵头成立的各部门考评小组加强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并向各部门公布考核结果,对不按要求分类的予以纠正。考评主要从几个维度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是否合理;分类标识粘贴是否规范;是否进行垃圾分类监督;是否建立基础台账;垃圾分类转运车辆情况。“通过这样的监督考评,可以较为全面掌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及垃圾分类容器及标识是否规范,有效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