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南宁全力加快建设公路网,形成“一环五射三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图为建设中的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 本报记者潘浩摄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强首府战略的工作部署,铁路建设保持快速增长,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航道及港口码头建设快速推进,航线运输网络全面铺开,公交都市建设成效明显,区域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逐渐凸显。
南宁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推进陆路、航空、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同时,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跨境货物运输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航空铁路加快布局
公共交通迅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南宁吴圩机场建设有序推进。2018年,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开工建设,打造全方位衔接公路、铁路一体化的区域性国际航空中心。航线不断拓展和加密,省会城市除乌鲁木齐、哈尔滨外均已实现直通航,面向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实现全覆盖,2019年,进一步开通南宁至东盟国家全货机航班。
通过对航线网络持续建设布局,不仅形成了覆盖东盟和国内主要城市的“东盟通”和“省会通”航线网络格局,还开通南宁—莫斯科航线,实现欧洲航线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吴圩机场客运吞吐量增长迅猛,截至2019年底达1576.75万人次。
铁路方面,黎湛铁路、南防线那罗至马皇段铁路等电气化改造完成,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通车,贵南高铁、南崇城际铁路、南深高铁相继开工建设,其中,贵南高铁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西南地区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正式落地,南宁作为西南沿海铁路枢纽的地位日益提升,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此外,南宁经桂林至衡阳、南宁至合浦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南宁市铁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铁路客运迅猛发展。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初步显现,预计年底前能实现1、2、3、4号线“井”字形网络;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99.6%,万人公交拥有量为15标台;出租巡游车和网约车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公路网结构更完善
航道功能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吴圩机场至大塘高速、贵港至隆安高速、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南宁市形成“一环五射三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境内高速公路里程958公里,2小时可通达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与港口,4小时通达全区14个地级市,一日通达邻省省会、邻国首都。目前,大塘至浦北高速、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等正全力加快建设,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公里,南宁公路主枢纽功能日益完善。
此外,南宁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显著,全市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硬化路率达100%,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100%,农村公路基本形成“外联内通、村屯通畅、客车到村”的交通运输网络。
航道功能也在“十三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提升,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1718万吨/年,老口水利枢纽建成运营,邕宁水利枢纽蓄水通航,建成二级航道,2000吨级船舶可从南宁经贵港直通粤港澳。西津二线船闸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完成建设。平陆运河、金鸡滩水利枢纽二线船闸、百龙滩船闸扩能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物流枢纽稳步推进
跨境货运持续增长
2019年,南宁市获批列入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以南宁国际铁路港、中新国际物流园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枢纽项目稳步推进,加快打造面向东盟和衔接“一带一路”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目前,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营,项目将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国际枢纽、多式联运中心及产业和贸易集聚区。我市与新加坡太平船务有限公司合作的重大项目中新国际物流园新中智慧园项目投入试运营,德国敦豪、万纬物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该项目将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基地、智慧物流枢纽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示范区。
公路方面,南宁—越南河内国际货运直通车实现常态化运营,目前已开行183趟,累计运输货物约1315.14吨,货值约2265.02万美元。铁路方面,组织开行中越(南宁—河内)跨境班列,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组织开行中越跨境班列88列,装运货物1200车、2400标箱。
航空方面,开通南宁—胡志明国际全货机航线及南宁—芽庄、南宁—马尼拉、南宁—金边的“客改货”包机航线,进一步打通东盟地区航空物流通道。2020年7月,南宁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千吨大关,达到1208.1吨,创机场单月历史新高,1—7月累计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4538.1吨。
目前,南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正加快开展《南宁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强首府强枢纽专项组工作部署及全面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进一步将南宁市打造成高效联通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本报记者王志鹏 通讯员李秩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