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区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产业扶贫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莫 迪 蒋 尧
这边,牛儿羊儿跑得欢;那边,蚕宝宝吐丝织出一粒粒“银茧”。
走进广西千山万㟖,一幅幅战贫的画卷徐徐展开。
无产业不脱贫,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而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让产业扶贫行稳致远。
从食材到商品,冷链物流立头功
轻轻一扫,溯源码马上显示饲养者的信息及鸡苗出处等内容,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七百弄鸡已远销至吉林。
由食材转换成商品,一个冷链物流中心就这样让七百弄鸡“飞”出大山,进入大湾区乃至全国各大城市市民的餐桌。
作为操盘手,大化瑶族自治县冷链物流中心主任黄旭很自豪:2019年9月建成后,中心已加工活禽57万羽,七百弄鸡9.5万羽。
数字的背后是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稳健步伐。
冷链物流中心二期今年4月开建,主打熟食、水果、生猪屠宰加工,旨在带动水果产业、农牧种养业全链条发展,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产业瓶颈,打造农产品品牌。
9月21日,记者走进冷链物流中心。
生产车间分消毒、屠宰、分割、包装等不同区域,工人们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把屠宰好的白条鸡打包装箱。
黄旭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政府给予补贴,以正常市场价把本地扶贫养殖项目的鸡收储到冷库,待价格恢复正常后再把这些鸡投放市场,充分保障贫困户利益。
“背靠产业链,销路和收购价格有保障,我们发展有信心。”韦昌平是大化宏顺七百弄鸡养殖场技术员,也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所在的养殖场今年在3万羽存栏的基础上,将生产规模再扩大一倍,带动更多贫困户稳定增收。
从生产到高附加值的销售,大化农产品链条越来越顺。
从桑蚕到丝绸,支柱产业拓富路
“每月工资3000多元,以前家里收入都是靠外出务工,现在工作稳定离家又近。”那坡县城厢镇中强村村民马玉兰很知足。
马玉兰2018年前在广东打工,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产后,她成为该公司丝绸生产线上的一名工人。随着家乡桑蚕产业的发展,她亲手织出了“致富网”。
目前,同益新丝绸公司正建设日产10万米炼染数码印花生产线,形成桑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纺织绸布、炼染数码印花的丝绸加工全产业链。
那坡县委副书记李永谋介绍,现在的纺织绸布还是素色,一旦可以数码印花,产业链将填补广西丝绸产业空白。
2017年,深圳龙岗区与那坡县签订脱贫攻坚帮扶合作框架协议。龙岗区对口帮扶合作,加快了那坡县脱贫摘帽的步伐。那坡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合种桑养蚕。围绕“拉长一根丝、做优一粒茧、开发一株树、盘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发展思路,那坡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
公司总经理刘建云说:“同益公司是深圳市龙岗区西迁的企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可安排就业800人,带动1万户以上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如今,桑蚕产业已成为那坡县最主要的主导产业之一。
2020年,该县桑园面积12.9万亩,养蚕户达15518户,其中贫困户5363户。目前,该县已实现49个村12820户51302人脱贫。
从种田到绘画,文旅结合风头劲
素描、调色、涂色……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侗画传承基地里,十几名农民正在忙碌地作画。
“独峒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群众有喜欢创作侗族农民画的传统,侗族农民画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我手机外壳上面的图案就是我们三江侗族的农民画,目前销量还不错,年轻人也很喜欢。”三江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部长唐利林在介绍侗族农民画的同时,自豪地拿起手机展示背面的侗族农民画。
2019年,独峒镇侗族农民画产值达500多万元,侗族农民画家群体每月人均绘画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成为了侗乡农民致富增收的示范点。
随着侗族农民画家队伍逐渐发展壮大,独峒镇先后涌现了杨共国、杨庆宜等10位土生土长的优秀侗族农民画师。
“平时我干完农活就过来绘画,因为右手有残疾,就用左手作画,通过作画不仅可以传承我们民族的技艺,还可以增加收入。”三江侗族农民画传承人杨庆宜通过作画甩掉了贫困帽。他告诉记者,2016年他接到了柳州市一笔漆画订单,第一年就赚了1.6万元,第二年单是漆画订单就赚了1万元,侗族画也卖了1万多元。
杨庆宜说,侗族农民画题材鲜明、造型夸张多变、色彩或纯朴或鲜艳,地域性与民族性和谐统一,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和特色,簸箕画、服饰、扇子、布艺、十字绣……各种类型的画作应有尽有,现在三江侗族画(漆画)已经被柳州市列为龙城伴手礼。
随着高铁的开通,三江侗族自治县正在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互联网”的扶贫产业链,出现各种各样的侗族农民画文创产品,结合当地的旅游产业,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延长产业链,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