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08-21 10:46:44来源:南宁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三峰焚烧发电厂。    (吴希玉    摄)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联发尚筑小区的智能垃圾箱干净整洁,功能强大。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餐厨垃圾运输车对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颁布施行新闻发布会现场。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市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主题宣传示范活动。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

垃圾分类全民齐参与 引领城市文明新时尚——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宁市三塘生活垃圾大型中转站。

  南宁市作为全国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原则,条块结合,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探索形成“固废大分流、垃圾小分类”模式,实现“回收利用率提高、分类覆盖率提高”两个目标,截至今年7月,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3.11%,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26.2%,分别较2019年提高8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逐步完善

  近年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投入,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系统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市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逐步完善。

  目前,全市垃圾收运车辆均按“四分类”标准喷涂或粘贴了标识,现有垃圾中转站54座,基本满足其他垃圾的收运需求。此外,各城区、开发区按标准建成有害垃圾暂存点10个,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运输、计量、中转等功能。

  在垃圾终端分类处置上,其他垃圾方面,市区北面已建成日处理能力3135吨的平里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并稳定运营;形成“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处理方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有害垃圾方面,确定了4家工业源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基本满足我市生活源有害垃圾处理需求。可回收物方面,配置了98个可回收物的交投站点、6个分拣中心,3家终端处理企业,可处理废钢铁、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及其他等多种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处置体系基本成型。厨余垃圾方面,现有一批日处理能力88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至今年底,我市厨余垃圾(含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可达1200吨。

  基本形成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随着《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南宁市居民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工作方案》《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其中,《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明确了个人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情节严重的,处200元以下罚款;生活垃圾处置单位擅自停业、歇业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等;旅馆、酒店经营单位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餐饮服务提供者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碗、筷子、调羹等餐具。

  《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小区要配齐督导员,负责每天早7:00—9:00、晚7:00—9:00在居民住宅区引导居民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促进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习惯。目前,我市6518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已准备就绪,将于9月上岗,有序开展督导。

  餐厨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

  餐厨垃圾管理是实施垃圾分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以“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率”为目标,构建收集、运输、处置一体化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体系,全力打造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南宁模式。

  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宁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BOT),只见物流通道不断有餐厨垃圾运输车进出。“项目分三期建设,一、二期已完成建设投入运营,三期改扩建将围绕‘特色主题化’进行建设,同时将对一、二期的环保安全设施全面升级,提升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一、二、三期有机衔接、相互切换,打造成集垃圾处理、能源供给、工业旅游、环保教育于一体的示范项目,计划2020年底完成。”广西蓝德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余秋橦介绍,截至7月底,已签订收运协议并纳入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体系的单位近7000家,餐厨废弃物累计处理量43.30万吨,地沟油累计处理量1.35万吨,沼气发电量累计839.82万千瓦时。

  加强示范带动,逐步扩大片区覆盖面

  近日,记者在垃圾分类示范点飞凤市场看到,市场干净整洁,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宣传栏随处可见,市场门口悬挂的LED屏播放着垃圾分类宣传动画视频,耳边响起垃圾分类宣传广播。

  “以前所有垃圾都往一个大的垃圾桶一扔了事,气味难闻。”市场水果摊主劳女士表示,实行垃圾分类后,臭气没有了,环境整洁了,生意做得更舒心了。

  据了解,为提高辨识度,该市场在南广场停车场设立了有标识的新型四色垃圾分类收集亭,配置有标识的四分类120升垃圾桶4个;前、中、后庭和北广场停车场及商业街按照厨余垃圾、其他垃圾1︰4的比例放置二分类120升垃圾桶8组25个;同行业两摊位居中放置二分类30升垃圾桶50个。

  飞凤市场只是我市加强垃圾分类示范带动,逐步扩大片区覆盖面的一个缩影。目前,南宁市已制定出台《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工作方案》《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典型建设标准及设计指南》,对示范片区建设标准、验收标准和工作台账等方面的指标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细化。同时,重点引导和督促各行业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公共机构及窗口行业,打造如市第二人民医院、民主路小学青环校区、飞凤市场、盛天茗城等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点,推动以“点”带“线”,以“线”扩“面”,使示范效应呈几何级增加。此外,南宁市大力推进“成片建设”,2018年按照“三个全覆盖”要求,在全市选择10个街道、社区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从宣传发动、收运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建立工作机制。今年,从10个街道提标扩面至28个街道,基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全市建成13个垃圾分类宣教基地

  为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我市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建设,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

  记者在江南区富乐小学看到,大课间铃声响起,该小学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该基地主要由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园地、乐乐回收站、变废为宝“乐秀园”3个区域组成。其中,变废为宝“乐秀园”里的旧轮胎、塑料瓶、旧单车等废弃物经师生和家长们巧手改造加工,成为校园里的独特风景。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兴宁区宣教基地、武鸣区宣教基地、江南区宣教基地、良庆区宣教基地、西乡塘区宣教基地、邕宁区宣教基地、青秀区宣教基地和广西—东盟经开区宣教基地等13个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这些宣教基地主要由科普教育区、互动体验区、变废为宝和循环利用区等模块组成,通过创意展板等方式呈现,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让市民“在玩中学,在玩中悟”,进一步强化市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为我市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打下扎实基础。

  小区环境因分类变美

  8月18日,记者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青秀区盛天茗城看到,小区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识醒目,并在多处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在大家的自觉参与下,小区环境越来越好。

  “大家都自觉按照‘四分法’,将废弃物分别放在相应的垃圾桶里。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苍蝇、老鼠、蚊虫少了,居住环境更干净了。”小区居民刘芳感慨道。在南宁市,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像刘芳一样,既是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又是宣传员,更是受益者。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工程。我市通过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大力推进宣教基地建设等举措,以点带面让广大市民不仅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还养成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兴宁区联发尚筑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市场化服务;江南区推行“小黄狗”垃圾分类智能化回收设备;良庆区打造公共机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各城区在垃圾分类信息化、智能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垃圾分类正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时尚。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在分类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引导、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宣贯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实施,加快推进分类设施落地,为垃圾分类在城乡全面铺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冯梓剑通讯员覃巾玲陆炫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垃圾分类办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