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报道(黄月芬):“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未按规定投放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元罚款,请您自觉遵守。”8月17日,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新竹小区的垃圾存放点,竖着一个垃圾分类引导语音播报装置,当有居民前来投放垃圾时,这个装置便会自动感应,播报垃圾分类语音提示。
新竹小区的垃圾分类引导语音播报装置 摄影 黄月芬
近年来,“垃圾分类”成了社会生活的热词,国内许多省(区)市相继通过系列务实之举,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这关系生活环境、关乎节约资源、体现社会文明水平,垃圾分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当前,广西各地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有何举措?
新竹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栏 摄影 黄月芬
广西各地亮“实招”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2020年第二季度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实地测评工作”,实地测评小组对各市当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亮点进行了汇总。
贺州市餐厨垃圾收集转运 供图 贺州市城市管理局
在梧州,部分小区利用地下停车场建设了无菌化的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点内配备建设有消毒喷淋装置、紫外线灯杀菌、抽风循环以及给排水等系统设施硬件,并可通过人工或自动操作完成消毒杀菌工作。
贵港市则基本做到分类投放标识清晰准确,在垃圾集中投放点设置分类宣传栏,引导市民如何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同时,广西各市县学校也积极主动开展垃圾分类教学。河池市直属机关幼儿园,除了在课堂上给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外,还建立了一套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垃圾如何分类的教学模式,并设立“资源回收小站”“厨余垃圾发酵观察点”“垃圾种植土农家小院”教学设施,通过“分类-观察-种植-收获”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引导小朋友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寓教于乐。
河池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学工作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池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学工作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此外,广西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中。根据工作要求,广西成立了立法调研组,制定了立法工作方案,并组织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立法经验,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确定垃圾分类立法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目前,广西已初步起草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征求广西各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南宁版”垃圾分类模式初步成型
南宁市作为全国46个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8月1日起,《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南宁市成为广西第一个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的城市,也意味着南宁市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进入法治时代。
配合《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实施,南宁市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融入了不少便民的创新之举。例如,南宁市多个社区采用了加装拉绳的“改装垃圾桶”。在崭新的垃圾分类亭里,除了醒目的图文标识外,还有一根根带握把的长绳,居民扔垃圾时不需用手掀开盖子,只要用手拉手环,盖子就打开了,避免了居民扔垃圾时直接与垃圾桶接触的尴尬。
南宁市社区的“拉绳垃圾桶” 摄影 黄月芬
2018年开始,南宁市在部分单位和社区试行生活垃圾分类,其中,新竹小区是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小区之一。目前,新竹小区设有20多处垃圾投放点,并配备固定的垃圾分类督导员。该小区为了推广垃圾分类,还将厨余垃圾进行自然发酵,形成无公害的土壤和肥料,用于种植花草。
新竹小区将厨余垃圾进行自然发酵,形成无公害的土壤和肥料 摄影 黄月芬
针对在居民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废旧桌椅、床垫、沙发、杂物柜等大件垃圾,南宁市建设三塘大件垃圾处理中心,采用“机械破碎+磁力分选+压缩转运+焚烧发电”的处理工艺对大件垃圾进行破碎处置,每天的设计处理规模可达100吨。
“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广西全面部署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广西的生活垃圾分类仍处在初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多重挑战。比如健全垃圾分类末端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涉及前期调研、科学选址、群众满意度等多方面的考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黎旭标表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倡导到立法,让大家熟悉和认同,并真正付诸行动,养成习惯,不是易事。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坚持宣传引导和持续落地推进相结合,慢慢培养市民养成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共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