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行走自贸区】南宁片区:跨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2020-08-05 18:00:4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唐志强责编:路晶森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报道(陈惠):8月4日,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南宁市民刘小姐正在政策兑现服务窗口咨询相关业务。

  (有修改)【A】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跨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政策兑现服务窗口 摄影 陈惠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黄慧敏介绍说:“为了优化审批服务,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设立1个政策兑现窗口,首批进驻62个涉及减税降费、财税优惠、政策奖补等事项,为企业提供政策类业务宣传、咨询、申报、兑现、反馈等全过程服务,打通优惠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提升企业审批效率

  增设政策兑现窗口只是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为了促进政策兑现再加速、提升企业审批效率的一个缩影。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是广西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自设立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系统性强的政策措施,畅通申报渠道,压缩审批流程,促进政策兑现再加速,确保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推动南宁片区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有修改)【A】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跨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中国—东盟金融城一站式服务大厅 摄影 陈惠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揭牌近一年来,实现审批效率提高60%,部分事项审批比法定时限压缩75%以上。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90%以上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并增设政策兑现、企业投融资两个“南宁特色”服务专窗,致力打造“一窗一事全办好”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成“一口受理、一门审批、一网服务、一枚印章”的“一门式”行政审批服务机制。

  而为进一步创新政策兑现服务模式,畅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推进数据“聚、通、用”,探索打造“南宁市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也是广西自贸试验区首个政策兑现应用平台,围绕南宁市现行的各类优惠政策,进行收集分类并梳理出兑现流程,运用大数据手段,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为企业提供政策兑现优质服务,切实增强企业体验感及获得感,实现改革红利共享,推动片区创新发展。

  跨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还大力推进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不断丰富跨境金融业态。

  (有修改)【A】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跨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中国—东盟金融城规划建设模型 摄影 陈惠

  为加快形成有利于金融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大力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出台《加快建设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若干措施》,重点以落户奖励、土地优惠、购租办公用房补助、人才激励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金融要素集聚,构建金融生态圈;印发《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实施方案》《南宁市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任务措施》等配套文件,确定金融改革创新清单,明晰实施路径,鼓励引导金融业务创新。

  此外,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融资、跨境金融区块链等业务上均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中国—东盟金融城已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129家,已梳理形成金融创新案例70项,率先开展一批金融创新业务。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建设银行五象支行、中国银行南宁分行分别成功办理南宁片区首笔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付款业务,跨境金融业态不断丰富。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关于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的成果引人瞩目,并于7月30日成功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评选的专家团队认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构建了中国—东盟金融城跨境合作生态,有利于强化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探索制度创新空间,增强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规模和影响力,从而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下一步,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将推动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东盟服务中心等已入驻项目发挥引领作用,完善金融招商产业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