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普法趣味案例短视频、开展全民打卡《民法典》随堂测试、举行普法少年招募评选……当前,由自治区司法厅与广西北部湾银行共同举办的“金融普法八桂行”活动正在全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更好推进《民法典》精神在广西落地生根、普及金融法律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银行在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自治区司法厅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把落实普法责任制作为提高法治化水平、推进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银行业特色的经验做法,有力推进了各项普法工作任务的落实,被全国普法办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A “关键少数”带动全员学法
“信访工作是疏导职工群众情绪的减压阀,做好信访工作对维护全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6月4日,北部湾银行2020年第2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就学习《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进行发言。
将法律法规列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是近年来北部湾银行抓好干部法治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广西北部湾银行总法律顾问黄林平介绍,“我们还在领导干部‘述廉述职’制度基础上增加‘述法’制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同时,在“关键少数”的带动下,行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员遵纪守法意识和法律风险防控能力。”
7月21日,北部湾银行举办《民法典》专题培训,北京市盈科(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以“《民法典》对银行业的影响和对策”为题,通过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给北部湾银行总行以及各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业务骨干进行授课,为职工在今后工作中的法律应用奠定基础。
2016年至今,北部湾银行通过加大法律图书室建设力度、邀请知名学者和法律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设置外聘律师在线服务、打造法治宣传基地等方式,给全行职工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宽渠道的法治宣传教育。
“七五”普法开展以来,为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北部湾银行组建了以董事长担任组长的“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普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普法目标任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为普法工作提供组织、制度和资金保障。
B 丰富形式扩大普法覆盖面
“切勿轻信微信、QQ、网页发布的投资、理财、创业等信息。”
“一旦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信息或资金被盗,应立即通知开户银行冻结账户,并及时通过正规渠道报警。”
……
在今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下载有北部湾银行微生活微信公众号的群众经常收到此类消费风险提示。在这段时间里,前往北部湾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群众还会发现,银行的LED屏幕一直滚动播放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标语,在业务大厅,还设置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展板。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拓展金融法律法规宣传覆盖面带来极大的便利。”广西北部湾银行普法专员表示,通过运用“互联网+”,丰富了法治宣传的手段,现在开展普法活动不仅在银行网点设宣传栏宣传区,还会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法律法规宣传。
今年6月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期间,北部湾银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在营业网点举办“公众开放日”、防范非法集资知识讲座、设立现场宣传咨询点、发放宣传折页;利用新媒体播放、推送防范非法集资的短视频和主题文案;以短信方式向客户发送防范非法集资内容。据统计,一个月的活动期里,北部湾银行共组织网点宣传活动89场次,参与群众约1.8万人次;组织外出宣传活动30场次,参与群众约1.2万人次;发放传单、宣传手册约3.5万份。
“全区144个营业网点为我们搭建了宣传阵地,互联网和新媒体丰富了我们的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让我们能够在营造法治文化氛围的同时,有效扩大普法影响力。”黄林平说。
C 多方合作唱响普法协奏曲
开展普法活动不是银行的主业,如何实现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让‘独唱’变‘合唱’,才能越唱越响亮。”黄林平表示,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作,联合开展普法活动才能将法治宣传的效果最大化。
近年来,北部湾银行一直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让金融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2017年11月,北部湾银行与广西银监局、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教育厅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为广西财经学院相思湖校区的学生带去金融法律法规和防范金融诈骗知识。
2018年9月,北部湾银行柳州分行与柳州市德润中学合作开展金融知识进课堂主题活动,为同学们讲解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假币的概念、人民币的防伪特征以及与假币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同学对假币的认识。
2019年1月,北部湾银行参与自治区司法厅主办的宪法宣传月快闪活动,通过优美的歌声弘扬宪法精神。
此外,北部湾银行还主动与政法委、公安、法院等部门沟通联系,协调处理诉讼案件立案、执行及普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北部湾银行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普法道路,并在“七五”普法中期督查考核中受到全国普法办表扬。(广西日报记者 周 珂 实习生 朱金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