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既要“顶天立地” 又要“铺天盖地”——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产业扶贫成果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乡家园一家电子厂扶贫车间,搬迁群众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老乡家园创办了10家扶贫车间,提供1700个就业岗位,让更多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蒙增师/摄
一棵草,一头牛,一串葡萄,一根甘蔗……从山脚到山腰,从县城到乡村,在小块地里,在石头缝里,这些寻常作物,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形成了扶贫攻坚支柱产业。
一棵草,是青蒿;一头牛,是黄牛;一串葡萄,是毛葡萄;一根甘蔗,就是“双高”糖料蔗。此外,该县还有油茶、柑橘等特色产业。罗城主要领导表示,扶贫攻坚必须以产业作支撑,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大产业要做到“顶天立地”,小产业要做到“铺天盖地”。在发展扶贫产业中,该县还注重注入科技力量,组织农业、林业、科技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志愿者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围绕桑蚕、毛葡萄、柑橘、水稻、中药材、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抓培训,根据贫困户需求编制“培训菜单”,提高培训实效。2019年以来,罗城共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300余场,培训贫困群众3万余人。2015年底,全县共有8.39万贫困人口、8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28.47%;到2019年,全县累计8.2万贫困人口脱贫、6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2.21%。
因地制宜 突破制约开拓产业
没有产业,无以谈脱贫。但是,罗城地无三分平,怎么发展产业?罗城全和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韦王铭给出答案:看地种植。“山多地少,有些地在半山腰,以前农民多是种玉米、花生等作物,但收成不佳,收入很少。”韦王铭说,“一亩地,种玉米大约有1000元收入,但是种青蒿,就有2000多元收入。”
韦王铭在罗城天河镇街上经营中药材生意,2013年他得知外地制药公司大量收购青蒿,就鼓励当地农民种植。当年只种了40亩,但到2014年就扩大至200亩。到2016年,看到种青蒿来钱,很多贫困户加入种植行列,种植面积上千亩。如今,罗城的青蒿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万亩,是广西最大的青蒿种植基地。
青蒿等中药材是罗城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带动贫困户2800多户种植,户均增加收入3400多元。2019年,罗城中药材种植面积1.85万亩,实现产值3300多万元。
比青蒿生存环境更恶劣的毛葡萄,罗城不仅把它做成大产业,而且做成治理石漠化的典范,成为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
为了这个产业,罗城努力了十几年。该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姚宁说,开始在石漠化山区种植毛葡萄,
因没有种植技术借鉴,加上野生只有单性花葡萄,产量极低。
为了寻找双性花毛葡萄,罗城和广西农科院合作,技术人员走遍山区每个角落。直到2006年,才找到一株贵比黄金的双性花毛葡萄。
这是火种,是罗城万千贫困人口的希望。
“双性花毛葡萄产量高,产量稳定。”姚宁说。紧接着组培苗,扩种,5年后的2011年在全县推广种植双性花毛葡萄。据介绍,毛葡萄不仅仅是一项产业,也是治理石漠化重要手段。毛葡萄特别适宜在石山区种植,推广种植毛葡萄治理石漠化,对我国南方湿热地区岩溶山区生态重建、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和绿色覆盖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罗城共种植8万亩毛葡萄,其中双性花毛葡萄近5万亩。该县把毛葡萄产业列入主要扶贫产业之一,特别是中西部贫困石山地区,种植毛葡萄已成为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从2009年起,全县累计有3800多户贫困户参与毛葡萄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00多户。从2012年至今,全县已有1200多户贫困户种植毛葡萄实现脱贫。
化整为零 广开思路做大产业
在罗城乔善乡街上,有一家餐馆做的蒸牛头菜肴,颇有名气,不少外地客人慕名前来品尝。
乔善乡是罗城肉牛规模养殖比较集中的4个乡镇之一。“目前全县牛存栏2.8万头左右,你要问牛都在哪里?就在各家各户的牛栏里。”该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说,全县8000多户养殖户中,近一半是贫困户。
东部甘蔗多,西部草坡多,饲料不用愁;同时鼓励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参与门槛低,销路无忧,还有补贴,群众认可度高,热情高。罗城的肉牛养殖产业就这么“烘起来”了。
乔善乡乔本村贫困户吴代书年近八旬,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他养了一头母牛,今年生了一头小牛。“去年卖了一头牛,得了1.5万元。”他说,“平时就割点牧草,还干得动。”
乔善乡党委书记邓燕妮说,本地有养牛习惯,只要因势利导,做大养牛产业大有希望。之前,乔本村党总支部多方调研,与群众探讨,还到区内外取经,考虑本村资源优势和群众习惯后,放弃走“大而全”的规模养殖模式,选择了“小而精”的群众自主生态养牛发展模式。目前乔本村贫困户养牛127户,占全村贫困户的25.1%。乔善乡养殖户451户,其中贫困户231户,占全乡贫困户的12%。
如果说农户散养肉牛产业是“铺天盖地”,那么,正在建设的规模化养殖,就是使之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产业。
罗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县正推进种牛场和肉牛示范场(点)建设,发挥示范养殖作用。该县把小长安长好种养专业合作社建的养殖场作为全县种牛示范基地,新牛场占地100多亩,建成7栋1.9万平方米的新栏舍,年可饲养肉牛2000多头。各乡镇也选定1-2个肉牛养殖示范场(点),通过示范基地(场点),整体推进全县肉牛产业提质发展。
罗城还通过粤桂协作办联系对接广东客商,帮助销售肉牛和通过加工牛肉条、牛肉罐头,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养殖户的收入。目前,该县正积极协调推进四把镇新肉牛交易市场的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把四把镇肉牛交易市场打造成区内外闻名的牛市。
聚沙成塔 建设基地振兴产业
在罗城东门镇冲洞村群山环绕之中,是一大片甘蔗林。这是村民的“绿色银行”、贫困户的“提款机”。冲洞村脱贫户廖文明,就是靠这个“提款机”建起了第二层楼房。
这个冲洞片区“双高”糖料蔗基地总面积达1600多亩,实施时间是2018-2023年,总投资600多万元,涉及两个自然屯共258户9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33人。
政府积极推动,农民踊跃参与,小块土地合并成大块土地,“双高基地”顺利建设。接着,统一规划路网、水网、调种,确保每块土地通车通水;统一整地、开行,确保基地实施全程机械化;统一听从调配和安排,确保片区建设开展正常性;自主成立机械、种植合作社带领农户,以机械化指导推进建设。
罗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县甘蔗种植总面积巩固在18.5万亩,其中“双高”糖料蔗38片区2.4万亩。预计受益蔗农9252户3.3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02户人口7609人。到2020/2021年榨季,力争全县进厂原料蔗60万吨以上,年产值约3.12亿元。
聚沙终成塔。一家家农户加进来,一个个基地建起来,一项项产业兴起来,罗城“催强”产业扶贫攻坚的脚步铿锵有力——
创新“基地+农户”油茶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基地,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和入园务工实现增收,目前已建成万亩油茶示范基地3个、千亩示范基地10个。
创新水果产业发展模式,创建千亩以上连片水果基地20个,该县东门镇经黄金镇至龙岸镇的柑橘等水果产业,形成“百里水果长廊”,扶贫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据介绍,目前罗城特色产业面积达280多万亩,覆盖农户93.03%。毛葡萄示范区、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区、金玉柚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全县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累计达232个,实现了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文 覃伟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