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南宁:古老邕剧热唱迎春舞台
2020-01-10 18:03:02来源:南宁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赵滢溪

广西南宁:古老邕剧热唱迎春舞台

  今年元旦,邕剧折子戏《双阳公主追夫》作为开年大戏精彩上演。  

  本报记者云亦云 文/图  

  继邕剧折子戏《双阳公主追夫》作为开年大戏之一,于1月1日在我市新会书院举行的“邕州神韵”地方戏曲周周演元旦专场演出后,邕剧经典剧目《三进士》又将于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七)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亮相。节目出品方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借助传统节庆契机,弘扬传承本地戏曲艺术,让古老的邕剧绽放我市迎春舞台。

  渊源久远剧目众多  

  邕剧,独具特色的本地剧种。其渊源久远,过去传承仅靠言传身教,不留文字,因此其起源说法不一。在周民震、顾建国等编纂的《广西通志·文化志》中,关于邕剧的起源就记载了3种说法:一说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根据祁剧艺人来邕所传技艺,由本地的戏班改编创制;一说是清咸丰年间随粤剧艺人李文茂率领的起义军从广东来邕的红船子弟,在起义失败后落户于此,以演戏谋生,即为邕剧发端;一说是清代南宁本地艺人以祁剧、桂剧为基础,吸收民间艺术而逐渐形成邕剧这一表演方式。

  上述说法中,红船子弟始创说最富传奇色彩。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之一,由周民震等编纂的《中国戏曲志·广西卷》认为,如今邕剧表演中的“六部通行”“五色真军器”即源于起义军将士。不过,陈谟志等编纂的《南宁市志·文化卷》认为,邕剧起源应早于咸丰元年:“邕剧,发端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年至1821年)。”此外,近年史学界还有许多新说法,迄今并无定论。

  邕剧的舞台语言采用邕州官话(戏棚官话)演唱,对于“老南宁”来说,戏文入耳便觉亲切。据李玉昆等编纂的《南宁戏曲志》记载,早期邕剧戏班无女演员,随着时代发展,旦行才逐渐由女演员担任。“邕剧”作为特定名称首次出现,是在1932年春天。其时,南宁商界人士举办“南宁红十字会筹款游艺大会”,主办方将本地班在游艺大会中所演戏曲冠以邕剧的雅称,由此在戏迷中流传开来。   早期的邕剧常演剧目仅有“江湖十大本”(一说为“江湖十八本”),经过历代艺人勤奋创编,剧目最多时有700多部。虽然岁月沧桑,多有遗佚,但在1960年至1963年入选《广西戏曲传统剧目汇编》,得以流传至今的剧目也还有400多部。  

  盛装披挂重返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有关部门对邕剧展开了一系列抢救工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施项目中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以来,我市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发起邕剧保护拯救计划,挖掘整理出一批邕剧传统剧目及一批新剧目。作为南宁传统民俗、地方文化符号的邕剧,得以盛装披挂,回到了戏剧表演舞台。  

  2006年,邕剧被列入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南宁市恢复邕剧团建制;2008年,邕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9月28日,作为稀有剧种的邕剧,应邀晋京参加南方戏曲汇演,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三进士》,舞美、服装、演技、唱腔均令人惊艳。  

  2011年,邕剧展示中心在新会书院挂牌成立。在新会书院常年上演的“邕州神韵”地方戏曲周周演系列活动,最近还光荣入选2019年度广西特色旅游演艺项目名单。  

  邕剧的人才储备和技艺传承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批准,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邕剧排场人才培养”,于2018年12月在我市顺利结项。该项目吸引了来自桂、粤、琼、湘4省(区)11个文艺院团、高校的学员前来学习交流。主办方特邀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传承人为学员开展邕剧排场培训。此举旨在培养邕剧排场人才,推动邕剧传统排场的抢救性挖掘、保护、记录和传承、传播,彰显南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和魅力,为古老的邕剧艺术增添新活力。  

  弘扬经典唤醒乡愁   

  正是有了众多前辈的努力开拓、用心积累,邕剧艺术才能风姿不减,在新时代的戏剧舞台上重放光芒,并在今年南宁市的迎春文化系列活动中频频出彩,成为市民游客关注的新热点。

  国家一级演员、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姚艳,既是邕剧折子戏《双阳公主追夫》的女主角,又是邕剧经典剧目《三进士》主演之一,近期都在排练场上加紧排练。《三进士》有粤剧版,也有邕剧版,姚艳透露,两版剧情基本一致,但由于演唱语言不一样,唱词根据不同韵脚的需要,有所改动。已看过粤剧版的观众,此次再来看邕剧版,一定会有新感觉。

  姚艳表示,近年来我市粤剧观众多于邕剧观众,能让自己痛痛快快表演邕剧的机会还真不多。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此次抓住元旦、春节的节庆契机,一口气推出一批邕剧折子戏、经典剧目,让演员与戏迷都痛痛快快地过了把瘾。  

  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在这个时间段推出邕剧节目,一来因为戏迷有“传统节日看传统大戏”的习惯,南宁人更要看南宁戏,邕剧适逢佳时;二来元旦、春节是一家团聚的好日子,老中青三代甚至少年儿童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地看戏,氛围特别好,也有利于邕剧培养新一代年轻观众。或许年轻人观看邕剧的初衷只是为了陪伴老人,然一旦有所涉猎,或许就会被注重说白、武功,以南派武功见长的邕剧吸引,阅尽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小武、武生、散发、花脸四行当家,沉浸在“甩发”“宫仔”“孖宫仔”“马步”“跳台”“过山”等表演程式的独特魅力中,被邕剧之美唤醒乡愁,甚至从此爱上邕剧。

  喜气洋洋的邕剧开年大戏,将唱出广大市民游客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唱出新时代我市戏曲工作者自信自强、积极创新的精神风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