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空壳村”种上“致富果” 贫困户敲开“致富门”

2019-03-19 15:43:30 | 来源:南宁日报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站在村里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门口,李道全一抬头便能看到不远处自家的8亩芒果地,转过身则能看到一座巍峨的石山,蜿蜒的步道与秀丽的亭台点缀其间。对他来说,这两样放眼可及的东西,都将在未来帮助自己增收致富。

  李道全是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的农民。在发展芒果产业致富之前,535户居民中有207户是贫困户的岜独村,是产业发展薄弱、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岜独村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循着精准扶贫的步伐,得益于扶贫政策的落地,该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引进产业项目,以“公司+村委+贫困户”的形式,实现了农户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村屯有发展的多方共赢目标,“空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打消村民疑虑

  “空壳村”走上转变之路

  过去,岜独村村民以种植玉米、花生、黄豆为主,别说“集体经济”,大家甚至连“产业”是什么都不知道。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卢英光年轻时曾到城里从事建筑工作,一干就是多年。“没有支柱产业,经济薄弱,村民们勉强吃得饱,有想法的人只能往外跑。”他说。但家乡始终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2014年,回乡的卢英光当选为村支书。从那时起,他和村委班子便想尽办法,要让岜独村发生改变。但多年贫困导致村民的思想闭塞,工作要开展起来并不容易。“本来种玉米就能吃饱,为什么要冒险?”这是当时村民们的想法。在大家眼中,搞产业、搞经济都是要冒风险的。

  村委班子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发动党员作为突破口,“首先到外地取取经,见见世面。”卢英光说。结果也确实如他想的那样,看到外地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心里也开始憋着一股劲儿。

  尝到增收甜头

  贫困户种上四季蜜芒

  疑虑得到化解,工作便好开展。为了解清楚村里适合种植什么,村委请来专家为岜独村把脉,确定了经济作物的品种和种植区域,还免费为果园做了滴灌设计。2016年,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岜独村生态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800多亩四季蜜芒。看到蜜芒长势良好后,大家又要求扩大种植面积,最终,岜独村几乎全部耕地都种上了蜜芒。

  2016年,李道全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最早入股了4亩土地,仅仅一年后便获得了首笔收入。尝到甜头后,他把入股面积增加到8亩。“种植芒果没那么复杂,主要是施肥、修剪这些基本工序,只要掌握了就不成问题。”在农业专家的培训下,李道全成了种植四季蜜芒的行家里手,讲起果树管理来头头是道。“每个月,村里都会请专家来给我们讲课,我每次都来听,种植技术都是在这里学的。”李道全指着身后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说道。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设在芒果地旁一栋新建的3层小楼内,室内宽敞明亮,平时村里开大会、村民学习相关政策都在这里。讲习所还有一个重要功能:由村委专门开设的种植课,每个月上2次课,为农户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每次上课,教学场面都很热闹,村民挤满教室,期待能学到新的东西。”李道全说,“因为芒果种植简单易学,大家都相信发展这个产业能有成效。”

  发展信心十足

  岜独村期待小康生活

  如今,依靠四季蜜芒的产业发展,岜独村已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截至去年底,岜独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1.2万元,村民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

  2018年3月,当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康勇来到岜独村时,这里已然改头换面:扶持政策落地了、扶贫资金到村了、脱贫摘帽实现了。而康勇的任务,就是将这些脱贫成果继续扩大,进一步增强村民的信心。

  “种植了2年多后,芒果产业已辐射带动503户农户实现增收,占全村农户的94%,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康勇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的芒果种植进入第三个年头,1500亩的四季蜜芒将大面积挂果上市,在芒果完全成熟前,他必须提前找好销路,这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已经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除保底收购外,还希望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康勇说,今年的芒果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00万元以上。

  2019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康勇给岜独村谋划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子——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岜独山,风景很好,今年我们计划在这里修建旅游步道、观景凉亭,在山脚下修建农家乐,把这里打造成岜独村的一个旅游景点,带动村民增收创收,过上小康生活。”康勇说。

  本报记者胡光磊

  ●记者手记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只要因地制宜用好扶贫政策,充分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近年来,岜独村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和自然优势,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口,让村民看到了产业增收的希望,树立了产业脱贫的信心。从“空壳村”变身“典型村”,岜独村村民的思想变化和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槌。全市上下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以攻城拔寨的决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只有让贫困群众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才能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考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