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河池市宜州区获评“中国桑蚕之乡”称号

2018-05-27 16:54:55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5月25日,中国蚕学会第十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授予河池市宜州区“中国蚕桑之乡”的称号,使用期限5年,宜州再添一张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唐已审】【供稿】【焦点图】【移动端-焦点图】【八桂大地、八桂大地-河池】河池市宜州区获评“中国桑蚕之乡”称号

  烟雨中的桑枝园

  近年来,宜州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制定了科学的蚕桑茧丝绸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完善蚕桑科技服务网络,倡导生产集约化、多元化,积极推动当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7年,宜州桑园面积34.68万亩,养蚕农户9.24万余户,鲜茧产量达5.8万吨,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电商销售总值突破62.6亿元。

  

  【唐已审】【供稿】【焦点图】【移动端-焦点图】【八桂大地、八桂大地-河池】河池市宜州区获评“中国桑蚕之乡”称号

  养殖户正在给蚕宝宝喂食

  【唐已审】【供稿】【焦点图】【移动端-焦点图】【八桂大地、八桂大地-河池】河池市宜州区获评“中国桑蚕之乡”称号

  宜州区桑产示范基地

  通过申报“中国蚕桑之乡”工作的开展,宜州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宜州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循环示范基地、扶持桑枝食用菌生产及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到宜州开展蚕业技术培训指导,建立蚕桑行业产业联盟,大力实施“优茧工程”。截至目前,该区建成优质原料茧基地14个,基地面积达4万多亩。

  宜州还注重在促进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采取“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培育和扶持蚕桑丝绸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建成茧丝绸企业科技孵化中心1家,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企业15家。2017年,蚕丝被产量达20.8万床,产值3亿多元;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突破5.5亿元,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

  同时,宜州以“刘三姐故里 嘉联丝绸工业之旅”为主线,将丝绸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推出丝绸文化旅游项目,打造1个国家3A级桑蚕工业旅游景区。(文/图 林秋妮 编辑 杨永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