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跨越海峡的AI握手 ——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侧记
2025-11-20 21:26:1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跨越海峡的AI握手 ——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侧记

①两岸媒体人在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了解AI应用场景。

跨越海峡的AI握手 ——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侧记

②威盛未来科学馆(广西)吸引两岸媒体人的目光。

跨越海峡的AI握手 ——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侧记

③论坛开幕现场。

跨越海峡的AI握手 ——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侧记

④参加论坛的嘉宾与现场的机器人互动。

跨越海峡的AI握手 ——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侧记

⑤与会嘉宾在桂台产品展上了解商品详情。

跨越海峡的AI握手 ——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侧记

AI制图甘容下

  11月10日至14日,由自治区政府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在广西举行。本届论坛以“共享AI时代新机遇 推进桂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推动两地合作迈向新高度。活动期间,配套举办桂台产品展,并举办了桂台合作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桂台携手共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两个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AI产业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商合作路径,共促融合发展。

  1 台青“创客”的广西新主场

  广西是大陆与台湾开展交流合作的先行省区之一。今年1—9月,桂台进出口贸易额达7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两地经贸合作呈现持续扩大、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在论坛开幕式上,与会嘉宾共同表达了进一步深化桂台合作、共创美好未来的发展愿景。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已是第七次出席论坛。他表示:“我多次来到美丽的广西,亲身经历了论坛从聚焦传统产业到拥抱AI新赛道的蜕变,每一次都深切感受到八桂大地蓬勃的生机,聆听台商在此扎根兴业、收获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

  “桂台合作不仅是产业的共赢,更是两岸同胞跨越海峡、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李政宏呼吁广大台商台企积极把握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广西的产业规划,将台企在优势产业、管理经验方面的特长,与广西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潜力紧密结合,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他还鼓励台湾青年来广西创业、工作和生活,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

  “广西精心搭建合作平台,为桂台两地产业融合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让我们能够及时把握广西与东盟市场协同发展的新动向。”福建嘉信游艇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芸广介绍,通过引入AI参数化设计,游艇设计周期已缩短30%以上,AI技术的应用与企业产品线升级深度融合。

  龚芸广表示,企业将依托广西的口岸优势与生态资源,探索“AI+生态+产业”融合路径:一方面以AI赋能跨境供应链,推动桂台联合研发的游艇产品高效进入东盟市场;另一方面开发AI赋能的海洋文旅产品,构建广西至东盟的海上休闲旅游带,让更多境外游客体验漓江与北部湾的生态之美,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他期待与广西伙伴携手打造“AI+游艇+生态”特色产业链,让广西的绿水青山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聚宝盆,共同推动桂台智造、桂台服务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深圳智软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弘明是台湾青年创业代表。2019年,他借助“广西人才周”的契机,携加工技术到柳州创业。企业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并建立技术中心与重点实验室,这些成绩是大陆为台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力证。孙弘明表示,广西正按照“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他要紧抓机遇,将深圳的AI研发团队引入广西,为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广西推出并落实惠台利民的“80条”“30条”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服务台胞“四心工程”,有效提升了在桂台胞的获得感、融入感与归属感。广西师范大学教师王孟筠是广西首位纳入事业编制的台湾教师,她在同等待遇政策保障下在桂林安居乐业,视广西为“第二故乡”。她期待桂台两地能进一步深化民族文化交流,加强高校及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与青年人才培养,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

  记者手记

  桂台合作已不仅是经贸往来,更是一场以信任为基、以创新为帆、以融合为舟的共同远航。在广西这片热土上,每一次跨越海峡的相遇,都在为“两岸一家亲”写下温暖的注脚。桂台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机遇,而是双向的奔赴;不是短暂的握手,而是长久的深融。

  2 当“广西应用”遇见“台式技术与制造”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其产业合作与发展备受桂台各界瞩目。在专设的分论坛中,与会嘉宾们围绕产业创新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共同擘画桂台人工智能合作的新蓝图。

  两岸企业家峰会信息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大陆方面召集人刘利华表示,广西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台湾地区在半导体制造、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制造及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深厚积淀,双方合作空间巨大,桂台应加强在AI芯片、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协同合作,共同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台湾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大,与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有力互补。”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大陆副首席代表邱全成谈到,台湾在AI硬件制造方面拥有完整产业链与丰富应用经验,面向未来,智慧健康看护是两岸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必将孕育出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桂台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在台企爱国者科技集团创始人简良鉴看来,近年来,桂台在AI与大健康产业融合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智能诊断、健康管理、药物研发及中医药资源数字化等方面,逐步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产业链。这一生态正以广西为枢纽,辐射至东盟市场,推动“AI+大健康”一体化模式真正落地。“我们期待以桂台合作为契机,推动两岸在‘AI+大健康’领域共促融合、共享成果,助力产业生态持续升级。”简良鉴说。

  论坛期间,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展示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南宁市重点推介了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进展,柳州市分享了AI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桂林市展示了“AI+文旅”的创新应用。与会嘉宾认为,未来桂台可对接各自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区位等方面的优势,携手开拓东盟数字经济市场,共同构建富有活力的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记者手记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海峡两岸的数字产业在广西汇聚、碰撞、融合。在这场“山海协奏”中,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的“出海口”与“桥头堡”,台湾是手握核心技术与制造能力的关键伙伴。两者的结合,开启一场关于数字未来的共研、共创与共享。

  3 AI产业构建“桂台新链”

  从精密的电子芯片到便捷的AI翻译眼镜,从沉浸式的未来科学馆到智能化的陈皮公共仓——主办方组织两岸媒体人在南宁与钦州进行的参访之旅,让大家触摸到广西科技产业的强劲脉动。科技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不断刷新着媒体人对广西人工智能发展的认知。

  “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政策支持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文坦言,初芯将总部从南京迁至南宁,正逢广西积极布局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样因区位与政策优势选择落户广西的,还有广西华芯振邦半导体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封测,是国内少数具备晶圆凸块制造、测试、切割、封装全流程能力的企业之一。参访中,台湾华夏新闻社副社长王桂娇感叹:“没想到广西已聚集这么多优质的台资企业,这就是桂台经贸合作的累累硕果。”

  在今年东博会“火起来”的AI翻译眼镜成为两岸媒体人关注的焦点。在迈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中时新闻网记者蓝孝威在试戴AI翻译眼镜后,对其精准、快速的实时翻译功能赞不绝口。台湾民众电子报记者黄蕙兰对这款眼镜爱不释手,她兴奋地说:“这太让人心动了!翻译精准,价格亲民,普通民众也用得起。”

  迈越科技执行总裁邓彩蝶介绍,公司正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发成果,深度融入广西的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多元场景,除积极开拓东盟市场外,也在同步拓展台湾、澳门市场,希望构建一个境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威盛未来科学馆(广西),两岸媒体人通过光刻刻蚀演示、“智脑爆米花”等互动项目,感受科技的魅力。这座由台资企业威盛电子投资并与本地联营的科普场馆,以其独特的桂台合作基因与面向东盟的视野,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普及、深化两岸技术交流的新平台。首次来桂的台湾创新闻记者黄采莲颇受触动:“广西的科技活力与合作潜力超乎想象,期待未来桂台两地能在教育领域展开更多交流与合作。”

  在钦州台企广西钦安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运转,工人们正加紧完成出口订单。企业充分利用钦州的区位优势与港口资源,将产品销往东南亚、欧美市场。据负责人汪平波介绍,公司仅运营一年后,便决定从租赁厂房转为自建厂房,并计划加大智能化投入、扩大产能。黄蕙兰感慨道:“公司快速发展令人印象深刻,我看到大陆市场蕴含的无限商机。”

  在钦州浦北陈皮产业园的智能公共仓,机器人正循着预设轨道自如穿梭,精准搬运新入库的陈皮。储户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远程查看仓储实况与环境数据。这些智能化场景令到访媒体赞叹不已。据介绍,机器人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以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杜绝了人为因素对储存环境的干扰。台湾媒体人表示,在这里农业实现了全智能化管理,科技为传统农产品赋予了高附加值。

  记者手记

  风起八桂,潮涌两岸。本届论坛通过主题演讲、产业对接与实地考察,桂台双方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半导体、现代制造业等前沿领域凝聚了共识,拓展了合作路径。与会台商台企深切感受到广西发展的澎湃活力与广阔机遇,期盼抢抓广西人工智能发展“黄金赛道”。展望未来,广西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深化桂台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携手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共同谱写两岸融合发展新篇章。(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黄 静 实习生 赵雅楠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