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南宁国际铁路港集装箱装运作业一派繁忙。今年以来截至10月22日,广西始发中越班列已累计发运出口货物2.9万标箱,同比增长143%,货源辐射至全国25个省区市。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梁凯昌/摄
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将推动自贸区合作从“要素流动型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新阶段。
从2010年1.0版启航、2015年达成升级协议、2019年2.0版升级,再到如今3.0版开启制度型开放新征程,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升级的持续赋能下,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不断深化。过去15年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速达17%,东盟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站在新起点,广西如何抓住新机遇,与东盟双向奔赴开放新赛道?
1 贸易跃升: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10月27日,广西汽车集团在车辆事业部总装车间举行面向东盟第5000辆整车发车仪式,3辆新能源物流车、3辆高尔夫球车以及2辆菱势黄金小卡缓缓驶下生产线,即将发往越南。
自中国—东盟自贸区2.0版生效实施以来,广西汽车集团在自治区商务厅指导下,持续深耕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尼等东盟核心市场,累计出口额突破2亿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协议的签署,将为集团发展带来三方面重要机遇。”广西汽车集团创新发展部总监、五菱新能源副总经理奉雪信心满满,“一是贸易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将增强我们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二是规则与标准的互认互通,有助于集团更高效整合区域内供应链资源;三是协议中涉及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内容,为集团参与东盟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进程开辟了新空间。”
2010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仅441亿元,2024年已突破3978亿元,增长超9倍。今年前三季度,这一强劲势头进一步巩固:广西对东盟进出口额3110.2亿元,同比增长13.2%。
数字的跨越间,是广西与东盟贸易的沧桑巨变。
随着产业链协同不断深化,广西对东盟出口从传统农产品、纺织品逐步转向机电产品和新能源领域。2024年,广西机电产品出口2481.8亿元,其中对东盟出口1754亿元,同比提升32.9个百分点。进口方面,金属矿砂、纸浆等大宗商品进口值创历史新高,2024年达1787.8亿元,支撑区内制造业发展。
2 通道赋能:从路网联通到智慧互联
10月28日清晨,满载榴莲的冷链货车缓缓驶入友谊关口岸,办理通关手续的人员通过“智慧友谊关”小程序提前排队叫号、实时查看进度、线上提交单据,15秒左右就实现顺利通关。
“放在过去,我们得拿着纸质单据到前台排队取号。现在动动手指就能通关。”广西荣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货物代理人余伟鹏摇摇手机笑着说。
广西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积极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109万标箱,同比增长70.3%,服务范围覆盖沿线“13+2”省区市,经广西口岸进出口总值达5804.4亿元。1—9月,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724.81万标箱,同比增长10.34%。
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苏腾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不再是简单的物流路线,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血管’。”
通道的“智慧升级”,让贸易更便捷。在老挝,中国东信打造的“老挝企业信用平台”已接入当地工商、税务数据,实现企业信用信息跨境互认,成为企业融资的“数字桥梁”;在马来西亚,MYEG集团与北投信创集团共同推进的“中马证照通”应用,现已在技术上率先实现中国驾照在马来西亚的在线验证;在广西,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已吸引2400家AI企业集聚,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两年间增长超2倍,海外仓网络精准覆盖东盟主要市场……
这些场景背后,是广西数字科技企业深耕东盟市场、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的生动实践。
3 未来可期:勇当规则先行者与合作排头兵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正式签署,合作的重点全面转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和规则、标准的制度型开放。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正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具体实践,在多个关键领域掀起合作新热潮。
在数字经济领域,广西正加快落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5版)》,推动中越跨境电商标准互认,让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绿色经济领域,广西联合东盟国家开展绿色标准协同,钦州港绿色石化基地正加快建设;在产业协同领域,中柬产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推进,一系列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跨境产业项目正在积极谋划……
印尼工商会广西事务负责人伦迪·克里斯纳表示:“广西在检验检测标准制定、区域互认机制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可复制经验,为区域标准协同提供了重要范本。我们期待与中方伙伴共同构建规则互通、机遇共享的合作格局。”
10月28日上午,中国—东盟自贸区3.0桂企出海服务站在南宁揭牌成立,将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发布、案例辅导、拓展市场等综合咨询服务。“广西企业出海东盟的意愿非常强烈。5年来,我们已累计服务企业6700多次,举办活动158场,促成了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中国—东盟经贸中心运营负责人唐海告诉记者。
截至今年9月,东盟国家累计在广西设立企业超800家,实际投资额近20亿美元;与此同时,超过500家广西企业扬帆出海,对东盟实际投资额累计突破27亿美元。令人振奋的是,今年以来广西对东盟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制造业成为投资热点。中马“两国双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已成为双边投资与产能合作的典范。
在自贸区3.0版的时代浪潮中,广西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坚实的步伐,与东盟携手并肩,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许丹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