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成立
2025-09-24 23:26:08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9月18日,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的建设,旨在通过创新保护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挖掘古籍当代价值。

  “以前,我们的民族古籍修复,都要拿到四川、江浙一带才能完成。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的成立,将填补这个空白。”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表示。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统筹事业和产业两种形态、公益和市场两种资源、国有和民营两种力量、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推动形成古籍行业发展新局面。为此,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创新基地设在广西千页古籍修复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该公司的技术力量,让珍贵的古籍再续文脉,重获新生。基地将建立广西古壮字古籍、汉文古籍、毛南族土俗字古籍等多民族古籍的一套完整科学保护规范,运用数字化手段让古籍“活起来”,破解古籍保护难题。

  “基地通过与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培育既懂民族语言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设古籍修复、数字化、文创开发等实训平台。”广西千页古籍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正江介绍。

  韦如柱表示,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守护中华文化根脉,弘扬古籍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二是创新保护利用机制,树立全国古籍保护新标杆;三是完善古籍工作体系,增强广西文化软实力。他特别提到,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民族古籍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例如《布洛陀经诗》所倡导的“劳动创造一切”,瑶族《密洛陀古歌》中“兄弟要和睦,民族要团结”等思想,均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真实写照。

  基地揭牌仪式后,现场举办了古籍修复成果展示、古籍修复体验等活动,嘉宾通过实地观摩和动手实践,深切感受民族古籍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文武、黎莹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