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18时许,随着最后一批参展人群离开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峰会”)顺利落下帷幕。南宁市公安局以安保服务场景需求为导向,创新运用数智技术,高效赋能、精准管理,为参展东博会、峰会的中外宾客带来更加温情、便捷的安保服务,护航东博会、峰会高质量平安顺利举办。
数智赋能安检,安全便捷两不误
“安检的设备好智能,警察很专业,很快很便捷!”9月20日上午,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安检口,仅用十几秒就完成身份核验与安检的市民黄女士连连称赞。
“一眼看清,一步到位!”据南宁市公安局大型活动安保办公室负责人梁浩君介绍,今年东博会、峰会期间,南宁警方以“确保安全、提升效率”为目标,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发 AI 智慧安检系统引入安保服务工作,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大幅提升安检通行便捷度。
高效便捷的体验背后,AI 智慧安检系统还承载着多重功能。它还整合了智能图像识别、实时数据分析等功能,不仅实现了多个活动场馆的安检联网和跨区域系统管理,还能安检员识别违禁物品,实时反馈各安检口的运作情况,对人流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掌握各点位拥挤程度,指导现场执勤警力引导观众分流,从技术层面有效避免拥堵,进一步提升整体通行效率,为参会人员营造舒适便捷的入场环境。
据了解,截至9月21日15时,今年东博会、峰会期间累计进馆人数22.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由于安检数智赋能提速、指挥调度及时高效,现场秩序良好,没有出现大规模拥堵现象。
东博会、峰会期间,民警提醒参展商做好安全防范 摄影 吴凯
数智赋能交通,优化出行效率
针对涉会场馆周边交通车流大、易拥堵的特点,南宁警方依托AI交通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调整各项交通保障措施,为盛会交通保驾护航。
东博会、峰会期间,南宁警方启用新一代警用无人机机巢智慧系统为交通管理工作“插上智慧翅膀”,为盛会交通保驾护航 摄影 卢鹏
“车道内请勿停车,如发生故障请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并撤离至安全地点。”9月16日上午,民族大道枫林路口一辆小货车因故障停车未设警示,南宁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指挥中心“一键起飞”无人机,通过高空喊话提醒驾驶人规范处置,及时消除隐患。
这一高效应急场景,得益于南宁警方引入无人机机巢的结果。据南宁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宁警方在全市相关主干道的交通设施上,安置无人机机巢,全天候候命。同时,依托无人机机巢搭载AI智能分析算法,机巢内的无人机集自动起降、精准巡航、实时回传、喊话提示、红外夜视等功能于一体,依托智能飞行平台可实现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交通拥堵监测与智能疏导、交通违法智能劝导与执法、交通组织优化与决策支持等四大应用功能。东博会、峰会期间,无人机机巢在涉会场馆周边多个路口投入应用,让安保交通管理工作“插上智慧翅膀”。
此外,南宁警方还提前对涉会主要场馆附近路口红绿灯进行全息智慧化改造,通过“全息感知+边缘计算+AI”技术组合,提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水平,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实现了从“车等灯”向“灯看车”的转变。
据统计,今年东博会、峰会期间,涉会场馆周边道路交通通行效率提升13%,周边重要路口交通延误时间减少15%。
数智赋能服务,提升参展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9月18日,两名外国客商因语言不通对着手机地图犯难,附近执勤民警立即打开手机AI 翻译软件,快速完成路线沟通,帮客商理清方向,收到了外国友人的真诚感谢。
据南宁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王伟介绍,针对往年执勤民辅警遇到外国客商询问求助时,双方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今年的执勤民辅警提前备好人工智能翻译工具,实现实时语音翻译,服务外国客商更加高效、更有温度。
南宁警方在国际会展中心设服务台为境外人员办理临时驾驶许可证 摄影 甘丽佳
此外,南宁警方还在会场内设置外国人服务站,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外语特长民警和外语特长志愿者组成的39人涉外服务队,为外籍参展商和宾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多语种翻译、办证答疑、通行指引、咨询求助等服务。
东博会、峰会期间,南宁警方在国际会展中心设立外国人服务站和临时驾驶许可申领服务点 摄影 王勇
民警向参展商发放安全宣传页 摄影 吴凯
考虑到外国客商在邕出行的实际需求,东博会、峰会前,南宁市公安局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所升级临时驾驶许可申领服务平台,并将临时驾驶许可申领服务点前移至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就近提供便捷服务。升级后的平台不仅实现境外人士临时驾驶许可“申请—审核—制证”全流程闭环办理、一次性办结,办理时间还提速至全程仅需十分钟。
据统计,东博会、峰会期间,南宁警方共为外籍人士办理临时驾驶许可45本、出入境业务447起。(文 张军 黄昌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