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山水为媒 共享共赢 ——广西与东盟文旅合作持续升温
2025-09-16 14:30:1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里的景色令人陶醉,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留念!”9月8日,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林伟与同伴畅游漓江,被眼前的山水画卷深深吸引。

  就在前一天,他和168名马来西亚游客乘坐包机抵达桂林,开启为期5天的广西之旅。行程中,他们泛舟漓江、游览象鼻山、探访蝴蝶泉、观看《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还参与非遗工坊体验、品尝地道美食,深度感受广西的魅力。

  “自中马旅游企业达成包机业务合作后,来广西旅游更便捷了,游客数量也明显增多。”马来西亚的游客领队欧柏延说,这已是他今年第四次带队来到广西,不久后还将再度带团来访。

  6月30日,广西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展文旅推介活动,双方达成客源互送合作,其中桂林金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盛世旅游有限公司签订了包机业务,共同扩大旅游市场。

  “我们的包机服务已实现2周3趟航班,且下半年全部订满,预计将接待3000多名马来西亚游客来桂旅游。”桂林金屹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惠兰表示,目前双方已签订了明年上半年的包机业务,接下来将推出更多旅游产品,拓展客源市场。

  越来越多马来西亚游客涌入广西,是双方文旅合作不断深化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共接待马来西亚入境过夜游客14.18万人次、增长258.1%。今年1—6月,广西共接待马来西亚入境过夜游客6.3万人次。

  广西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近年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推动下,文化和旅游交流密切,互为重要客源地和目的地。广西与马来西亚的高水平互动,正是广西与东盟国家深化文旅合作的生动缩影。

  今年是广西旅游年,广西积极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通过举行在地专场文旅推介、组团参加国际旅游展会、邀请国际旅行商来广西踩线考察等方式,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进一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1月与6月,广西两赴泰国曼谷开展文旅推介活动,发布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游客双向流动,实现文旅资源的共享共赢。泰国出境游协会副会长维布·卡蒙托表示,“我们的代表团赴广西进行了线路考察并参加了产品对接会,预计未来短期内赴广西旅游的泰国游客将达10万人次。”

  8月,“心见中国·共绘新程——‘你好!中国’2025亚洲旅行商中国行·桂林站”活动举办,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旅行商代表齐聚桂林,共商合作机遇。“广西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将拓展更多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领略广西之美、中国之美。”一位柬埔寨旅行商代表如是说。

  文旅交流合作不只在宣传推介上,更落实到旅游设施建设与服务体验之中。

  时下,走进中越边境的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飞瀑如练,游人如织。近年来,广西与越南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丰富跨境旅游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今年上半年,该合作区已接待游客超750批、上万人次。

  广西凭祥与越南谅山则在“跨境一日游”基础上,开启2天1夜旅游项目,极大激发边境旅游活力,今年上半年国内参加跨境游的游客超5.1万人次。

  与此同时,广西还不断优化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让境外游客往来更加顺畅。目前已开通泰国、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RCEP国家直飞航线,每周近40班往返航班。桂林市对东盟10国旅游团施行144小时入境免签,南宁、桂林、北海出入境口岸对55国海外游客开放240小时过境免签,停留范围覆盖12个设区市。

  随着文旅交流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入境游市场不断升温。今年上半年,广西接待东盟10国入境过夜游客22.42万人次,同比增长35.6%。

  当前,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如约而至,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旅合作将迎来更大机遇、更大空间。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对外合作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充分用好入境、过境免签政策,持续加强与东盟各国在文旅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的文旅动能。(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盘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