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一条大通道,激荡发展新动能
2025-09-12 14:25:38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金色9月,北部湾畔,碧波涌动,巨轮穿梭,班列驰骋,一派繁忙景象。

  9月4日,国铁南宁局传来喜讯: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突破100万标箱,达100.1455万标箱,同比增长72.5%。

  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实现年度发送量突破百万标箱。喜人数据折射强劲发展动能,这条出山入海、畅联内外的大通道,架起中国内陆通向世界各地的开放走廊。

  自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区紧抓机遇,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这一贯通我国西部腹地、通达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物流大动脉加速成型。

  “以前,长安汽车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通常从重庆运往上海,再从上海海运出去,耗时较长。”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高级经理许小龙介绍,自去年起,该公司每周都有整车、汽车零部件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从钦州港出海,“不仅运输时间节省7—10天,成本也大大降低”。

  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正成为不少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必选项”。

  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班车、航空货运……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多种物流组织模式,通道网络不断延伸,可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1个港口,进出口货物品类达1200余种,成为“中国制造”南下和“东盟资源”北上的重要桥梁。数据显示,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集装箱发运量50.1万标箱,较2019年增长超3倍,提前1年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随着跨境物流需求持续增长,通道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高效的货运物流背后,是我区持续进行通关便利化改革的精准发力。

  眼下,正值友谊关口岸货物通关旺季,每天有超千辆满载进口农产品和出口电子产品的货车在此报关进出境。

  “对于生鲜农作物等对时效要求高的货物来说,通关速度非常关键。”友谊关海关物流监控科工作人员陆春蓉说,该口岸创新探索全信息智能通关及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卡口验放”新模式,可实现“15秒过卡,一站式通关”。

  为实现货物快速转运和无缝衔接,我区创新开展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小切口”改革,集装箱单次转运时间从3个小时压缩到1个半小时以内,综合作业效率提升约30%,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聚焦贸易便利化,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加速落地,通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凝聚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陆海联动经济走廊加快形成。

  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门户的独特优势,广西面向东盟释放产业“磁吸力”,吸引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发展。

  广西自贸区闵和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一。“相较于传统物流节点,货物经钦州港进入中国,可节省约两天的海运时间,这对我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开拓中国西南地区市场和做大东盟国家市场。”该公司总经理潘南达说,公司计划依托广西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中国—东盟棕榈油进口、生产、仓储物流交易中心。

  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从单纯的“通道经济”向着“物流+经贸+产业”的发展模式优化升级。

  如今,平陆运河经济带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主导产业。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引进了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中柬(北海)产业园、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纵深推进,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

  “火热”的数据,映射区域融合发展新活力:通道沿线省份经广西进出口贸易额从2019年的344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6769亿元,增长近1倍;今年1—7月,贸易额达4463亿元、同比增长18%,通道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快推进,广西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人工智能赋能培育通道新质生产力,推动通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更好地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郭亚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