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区域创新合作
2025-09-08 21:01: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将于9月16日在广西南宁举办。届时,大会将举办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为大赛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Katherine Luckman Bahagia(音译:凯瑟琳·拉克曼·巴哈贾)带来的The Peal Deal(蛋壳瓜皮替代部分水泥可持续环保技术)项目,通过将蛋壳、瓜皮等常见食物垃圾转化为低排放、高性能的水泥,是一项可持续水泥创新技术,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三等奖。

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区域创新合作_fororder_1

Katherine Luckman Bahagia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介绍项目情况 供图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传统水泥生产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的生态水泥技术通过测算显示其碳排放量比普通水泥减少14%,而且我们的产品定价低于我们本土5大水泥品牌,兼具环保性与经济性。”Katherine Luckman Bahagia介绍,该项目预计首年收入达18亿印尼盾,毛利率21.97%,投资回报率47.88%。至2030年,计划重新利用超过1,264吨食物垃圾,以“一皮一壳”推动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为连接区域内的青年创新者、创业者提供了重要平台。对我而言,参与本次大赛不仅是展示团队创意的机会,更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与东盟各国创业培育机制的契机。我期待通过此次经历获得专家的建设性反馈,将我们的项目优化得更具影响力与可扩展性。”Katherine Luckman Bahagia说。

  据了解,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绿色低碳技术”两大领域,与《2026—2035年东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APASTI)》强调的绿色与数字转型战略高度契合。大赛以“创新合作 成就梦想”为主题,吸引了中国、东盟10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斐济和荷兰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29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层层选拔,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19个优秀项目晋级决赛。

  Nano Coating Tech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泰国科学园的深度科技初创企业,专注于为太阳能板和建筑表面提供先进纳米涂层解决方案。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中,Nano Coating Tech企业代表Tanyakorn Muangnapoh带来的Nano Coating Tech – Advanced Nano Coating Solutions for Solar Panels and Buildings(纳米涂层技术——面向光伏板与建筑体的先进纳米涂层解决方案)项目,获得大赛企业组三等奖。

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区域创新合作_fororder_2

Tanyakorn Muangnapoh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介绍项目情况 供图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我们的核心产品Solar N-Coat是一款透明、超薄、超疏水的太阳能板涂层,可提高透光率、减少灰尘积聚,尤其在多尘潮湿环境中能提升3-20%的发电量。”Tanyakorn Muangnapoh介绍,该产品已应用于泰国50余个商业太阳能项目,并正在越南、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进行试点推广。

  “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跨境合作、试点项目及研发交流的宝贵机会。我们期待通过本届赛事与中国工程总承包(EPC)企业和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取投资或合资机会以拓展中国市场。”Tanyakorn Muangnapoh说。

  据了解,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创新创业者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激活了中国与东盟科技创新合作的协同潜能,催生更多共享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文 林姗婷 实习生詹偲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