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贺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成效 上半年GDP增长7.2%
2025-08-26 18:29: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8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主要介绍“贺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情况。

贺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成效 上半年GDP增长7.2%_fororder_1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贺州地处桂粤湘三省(区)接合部,打开门就是大湾区、走两步就到粤港澳,是广西东融的先行区、“桥头堡”,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十四五”以来,贺州聚焦“交通扩能、产业振兴、创新驱动、环境优化、绿色发展、人文交流”六个方面奋力攻坚,持续强化与大湾区的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努力在深化开放合作中探索贺州方案,为助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注入了强劲新动能。2021—2024年,贺州GDP年均增长6.2%,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2%,增速排全区第2位。

  在打通开放发展“任督二脉”方面。近年来,贺州市实施一批重大互联互通项目,开工建设连贺等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条,苍昭、平昭高速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十四五”将实现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目前,全市有3条高速公路直连大湾区,每天往返大湾区的高铁动车超100趟次,是全区第四个高铁直达香港的设区市。

  在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方面。贺州市深入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开展精准招商,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培育了高端碳酸钙新材料等七条循环产业链,“无中生有”承接大湾区黄金珠宝、电子信息等产业。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贺州市新签约项目864个,计划投资总额2779.98亿元,其中来自大湾区项目数量、计划投资总额分别占比52.43%、48.76%。2021—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今年上半年增长12.9%,增速均排全区第2位。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集群成为碳酸钙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方面。贺州市与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聚焦重点产业,通过联合打造创新平台、培优创新主体,大力推动大湾区科研成果在贺转化应用。“十四五”以来,贺州市新增认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7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66.7%,17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累计登记科技成果877项。

  在优化营商“软环境”赋能发展方面。贺州市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为广西首个实现市县两级改革全覆盖的设区市。同时,通过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一窗通办”等创新举措,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企业和群众办事等候时间、申请材料数量均实现大幅压减,审批提速率达55.89%。创新“AI+”赋能营商环境,推出广西首个医保AI智能服务体“贺小保”等应用场景,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9.58%。

  在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方面。“十四五”以来新增植树造林123.4万亩,持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贺州市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碳酸钙产业推行“五化模式”、建设“五型矿山”经验获自然资源部推广;扎实推进“半边山”“一面墙”矿山、涉重金属和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整治,56座正常生产的露天矿山已完成整改50座,建成绿色矿山44座。

  在推动两地人文交流方面。近年来贺州市大力推动两地人员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在广西率先开展粤桂跨区域协同立法,携手肇庆共建“粤桂一家亲·肇贺好邻里”省际睦邻廊道;推出“两广一家亲”等多项优惠政策,姑婆山等主要景区对广东游客实行部分时段免门票,上半年贺州市接待游客总人数、游客总花费分别增长13%、14.1%,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占区外游客比重常年保持七成左右。

  下一步,贺州市聚力服务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扎实推进粤桂两省(区)达成的系列合作走深走实,奋力谱写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图 张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