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培训”开班仪式在南宁举行。
开班仪式现场 摄影 林仁荣
此次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广西地方剧种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核心目标是要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面向全区培养一批熟悉广西少数民族戏剧特色的琴师、鼓师、吹手等器乐演奏专业适用人才和紧缺的剧种传人。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许晓明致辞并宣布开班。她提出,戏剧是民族文化的鲜活载体,音乐是其直击心灵的音符。精湛的演奏技艺,是戏剧音乐得以完美呈现、动人心魄的关键所在。保护传承好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戏剧音乐,培养一支热爱传统、技艺精湛、富有创新活力的少数民族戏剧音乐演奏人才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时代重任和光荣使命。希望学员能珍惜机遇,潜心学习,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扎根传统,勇于创新,肩负使命,薪火相传。
项目负责人黄羽对项目实施背景及项目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全面介绍。她表示,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的根在基层,活在民间。因而,项目将把学员带入乡村一线向民间艺人学习,把特色课堂开设在乡土戏台上,把艺术考察放到民族村寨中,把技能教学落在传承基地里。项目要培养的不仅是技艺精湛的演奏者,更是能够“以乐载道”的文化传承人。期待通过这个项目,寻找那些愿意用琴弦诉说民族故事、用鼓点传递文化血脉的艺术使者。
主办单位为授课教师代表颁发聘书 摄影 林姗婷
据悉,项目于6月28日面向全区招生,经严格筛选,报广西艺术基金日常管理机构审批,共录取学员15名,来自6个设区市,涵盖汉、壮、苗、回等多个民族,专业涉及民族器乐演奏、音乐教育等多个领域。师资团队汇聚了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广西戏剧院、广西艺术学院、来宾师公戏班、三江侗戏班等区内外优质艺术机构与团体资源,授课教师30名,师生配比达到2:1。培训采取“名家+乡土”“课堂+田野”的模式,课程开设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两大板块。理论学习集中培训点设在南宁,实践教学点将分赴环江、来宾、靖西、德保、罗城、三江多地开展,全面助力学员成为擦亮“广西有戏”文化名片中的中坚力量。
开班仪式现场举行的戏剧音乐演奏展示 摄影 林姗婷
下一步,培训班将严格按照《广西艺术基金一般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切实用好广西艺术基金,精心组织实施,让广西少数民族戏剧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青春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投身其中,实现戏剧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 林姗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