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财政政策有力度有温度—— 从“积极”向“更加积极”转变
2025-08-08 11:53:2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原标题:我区财政政策有力度有温度——

  从“积极”向“更加积极”转变

  财政政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我区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促消费、扩投资、惠民生三大领域精准施策,着眼当下稳增长,蓄势长远增后劲。

  上半年,全区财政收支累计增速连续6个月保持双增长。从“积极”向“更加积极”转变,政策落地成效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哪些动能?记者前往多地探访。

  从供需两侧发力

  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

  消费是最终需求,关乎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今年,广西从供需两侧发力,推动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7月29日,南宁市西乡塘区某五菱汽车4S店,前来看车、购车的顾客络绎不绝。

  “昨天,广西刚宣布即将恢复2025年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活动,今天咨询量明显增加。”该店总经理陈女士介绍,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力扩围,上半年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参与以旧换新的客户占比由不到三成提升至近六成。随着补贴政策加码,叠加金融优惠政策,下半年汽车销量有望继续攀升。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广西紧抓中央‘两新’政策扩围契机,支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央地联动形成合力,更好激发了政策效能。”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广西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及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42.1亿元支持开展汽车等产品以旧换新活动。

  真金白银持续投入,政策效应加速显现。今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消费者超581万名,助力超2万家经营主体实现商品销售额超333亿元。

  在供应端,广西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各地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持续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

  7月18日,2025“活力夜广西”嘉年华北海主场活动拉开帷幕。独特的侨乡风情、千年海丝文化底蕴,创新融合“夜景、夜购、夜娱、夜养、夜演、夜食、夜学”七大业态,这场沉浸式夜游盛宴吸引大批游客参与。

  “AI机械狗的舞狮表演很酷炫,实景剧《升平1876》相当棒,加上老街骑楼,给人一种穿梭古今的感觉。”来自广东江门的小学老师李女士说。

  “今年,广西统筹各项资金7亿元支持全区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通过‘活力夜广西’嘉年华等一系列贯穿全年的主题文旅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以财政补贴撬动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机制,有助于广西构建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秦强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了放大效应,既有利于激活消费市场、提振信心,又能培育消费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政策供给增后劲

  让各类资金持续投入产业升级

  “扩内需,要坚持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广西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智霖指出,有效投资是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的核心动力,既能增加就业、提升收入、夯实内需,又能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今年,广西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持续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着力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

  盛夏的北海市铁山港区,在建项目攻坚正酣,新项目蓄势待发。园区一隅,绿色能源产业园综合配套工程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上半年,我们获得690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顺利完成标准厂房建设,交通路网也日趋完善,为招商引资奠定良好基础。”项目负责人陈克放说。

  当前,广西正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新赛道。

  向“新”发力,离不开财政助力。今年,广西安排31.43亿元支持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实缴出资89.21亿元,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出台的《广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优先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数台机器人紧密协作,准确地将物料送至装配工位。

  今年6月,在广西投资引导基金的助力下,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将旗下轮式人形机器人“爱宝”投入东风柳汽工厂进行概念验证。“我们看中了智平方的技术,希望引进落地,帮助本土‘人工智能+制造’加速发展。”广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此前,由广西投资引导基金参股的湖南达晨财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已向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

  作为财政重要的政策工具,政府投资基金正发挥“头雁效应”,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赋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广西“1+10+N”基金集群正式发布以来,广西兴桂新型工业化创业投资基金、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第一期)等基金相继成立。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投资引导基金已累计设立基金77只,为科技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支撑。

  “广西正通过政府投资基金搭建对接平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跃升。”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蒙强说。

  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贴息、担保……随着多项财政政策工具发力显效,广西经济向“新”力持续释放。上半年,全区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增长46.1%。

  强化资金保障补短板

  民生支出同比增长6.6%,规模创同期新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以来,我区财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不减。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2671.56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同期新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八成左右。

  眼下,正值坚果成熟季,走进崇左市江州区,炒制坚果的香味扑鼻而来。落地江州区的食品加工设备研发科技型企业——瀛开科技有限公司近两年发展迅猛。

  “得益于政府协助,我们获得26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企业不仅渡过了难关,还完成了转型升级。”企业负责人姚季玉告诉记者。

  “上半年,全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亿元,同比增长逾4倍,直接扶持创业7907人,助力小微企业226家,带动就业4万余人。”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全区各地综合运用就业补贴、扩岗补助、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稳就业惠民生;上半年,全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3.90亿元,同比增加5.19亿元。

  健康是民生之需。上半年,全区卫生健康支出393.40亿元,同比增加42.2亿元。

  “以前看病,每家医院都得办就诊卡。现在亮出电子健康卡二维码,市里各大医院都能用!”7月25日,在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市民潘女士说。

  近年来,梧州市不断创新智慧医疗服务,实现全市就诊“一卡通”,初步构建信息化便民就医新模式。在自治区财政厅的指导下,今年7月,梧州成功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教育、住房等领域,广西亦同步发力。上半年,全区教育支出691.20亿元,同比增加91.64亿元,累计筹措各类补助资金约34亿元推动全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区财政支出“半年报”彰显了“投资于人”的坚定方向。

  “‘投资于人’不仅能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提升劳动力素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秦强说。(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胡戴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