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防城港西湾红沙环险堤荒滩变身全球生态案例
2025-08-05 16:22:25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8月3日,防城港西湾红沙环。潮起潮落间,新筑的生态海堤如翡翠玉带蜿蜒入海。堤岸之上,红树林舒展枝叶与海风相拥,白鹭群掠过镜面般的水面;堤岸之下,弹涂鱼腾跃、招潮蟹横行,赶海的孩童笑声洒满滩涂。

  “以前这堤岸破败不堪,台风来时,全家都睡不踏实。你看,现在它稳如泰山。”世代居住在此的渔民陈先生指着生态海堤,眼角漾着笑意。

  在红沙环生态监测站的瞭望台远眺,海堤五层生态结构清晰可见——最外侧的滩涂种植有红树林9913平方米,向内是750组人工鱼礁构成的“水下森林”,堤身被滨海植被密密包裹,堤后是错落有致的景观林带,最内侧则是贯通全程的生态廊道。

  谁能想到,2012年之前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海堤护坡风化剥落,堤身植被覆盖率仅4.25%,周边红树林覆盖度不足5%,水土流失直接威胁着西湾航道的安全。

  防城港市以三期系统性修复工程破题,创新构建“红树林+海堤+滨海植被”的复合生态系统。如今,这条生态海堤已成功抵御10余次台风侵袭,包括2021年那场风力达14级的强台风,成为周边300余艘渔船的“安全港湾”。更可喜的是,生态链的修复让这片海域焕发新生——底栖生物量增长555%,弹涂鱼、招潮蟹等重现滩涂,海陆生物联通廊道让这里成为北部湾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

  生态效益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生态海堤建成后,2022年接待游客7万人次,创造旅游消费约7000万元。其“减灾与生态协同”的建设模式被纳入《广西海洋生态环境修复行动方案》,已在全区78.5公里海岸线上落地生根。

  生态海堤筑起的不仅是安全防线,更是发展跳板。堤前红树林年碳汇增量达18.07吨,秋茄与桐花树形成自然繁殖的稳定群落;沿岸兴起的生态民宿、赶海体验项目,让村民人均年收入显著提高。

  2023年,这个边境港湾的生态实践入选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评选的“全球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八大国际案例”之一,成为全国生态海堤建设的参照样本。“守护好每一寸海岸线,就是守护边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防城港市海洋局副局长罗爱胜表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杨 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