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刘春强与农户一起喂蚕。谢青夏/摄
昭平县鹊鸣春茶业有机茶种植基地里,茶农们正在进行除草。李淑贞/摄
自2022年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项目以来,广西已涌现700名国家级“头雁”和2100余名自治区级“头雁”。其中,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兵头雁”尤为耀眼——他们将淬炼于军旅的战术智慧转化为产业突围的“作战方案”,在乡村全面振兴战场上发起冲锋。
“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深入八桂田野,记录这群“最可爱的人”如何以军人的品格与智慧,带领乡亲们奋勇前行。
1 茶豆间作拓新路
“这是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山涧的阳光味道。”7月4日,在2025第十三届中国(呼和浩特)茶产业博览会上,退役军人罗述长手持瓷盏轻旋,翠绿茶汤泛起涟漪,豆栗香气引得北方茶客频频驻足。13年来,他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精神,倾注于昭平县昭平镇马圣村的茶园。
2012年,罗述长退役后回到家乡创办昭平县鹊鸣春茶业有限公司,从学茶制茶到建立“零化学除草剂、物理防虫”的生态茶园,像守护战位般坚守品质。2018年,这份坚守赢得中国航空集团超千万元采购订单,让有机茶香飘进万米高空。如今,茶园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年支付劳务工资超280万元,带动37名脱贫户增收致富,4个村集体实现年分红。
“战场变了,冲锋的劲头不能变。”2023年,罗述长作为“头雁”项目学员走进华南农业大学,系统学习土壤生态改良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后,在产业导师指导下在茶园试点大豆间套作模式。通过大豆固氮改良土壤,延长茶叶采摘期,每亩茶园多收大豆100—150公斤,增收300多元,同时减少肥料和人工成本约1000元。
罗述长还牵头成立“戎彩退伍军人就业创业协会”,吸引近百名退役军人扎根乡村。
2 石山里的“蚕羊兼养”示范基地
“沙袋必须筑牢!”6月隆林各族自治县遭遇特大暴雨,凌晨3时,退役军人刘春强带领30名员工鏖战12小时,将300多万元自动化养蚕设备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2012年,刘春强退役后创业,逐渐成长为隆林企业家。2019年,面对隆林石漠化困局,他成立了隆林盛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动接下桑蚕产业发展重任。
“百姓不信,我们就先干出来。”为打消村民疑虑,他带头流转土地种桑,聘请专家手把手教学,并选出有发展意愿的村民杨德宗,划100亩桑园给他管理,并派技术员全程跟进指导。当年,杨德宗就获得了37万元收入。通过选育良种、合理密植、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等措施,两年多时间,桑园面积从265亩扩至3580亩,建成119座现代化蚕房,带动专业养殖户23户。2021年,猴场村蚕茧产量达44840公斤,销售额达27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60元。
2022年,参加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后,刘春强思路大开。在国家科技特派团等“头雁”产业导师指导下,他利用年产的数万吨废弃桑枝开展蚕沙有机肥、桑枝食用菌栽培等综合利用试验,为基地增加经济收益近20万元,为养殖户们节省成本近10万元。同时,开展桑枝饲料加工,配套建设“蚕羊兼养”示范基地,打造了年出栏3800头的隆林黑山羊保种繁育基地。
3 反季小龙虾“攻占”春节档
“上海的客户要500公斤,重庆的要300公斤,广州的要400斤……”在广西珠玥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内,董事长晏志新正与客户确认明年春节订单。
7月并非小龙虾生产季,但团队已开始为明年春节档上市做准备——这正是退役军人晏志新依托广西独特气候优势,打造的冬季鲜虾错峰上市的模式,价格是旺季的2倍以上。
自2008年投身水产养殖,晏志新积累了丰富经验。2017年,他遍访全国小龙虾市场后,将创业基地落户在上林县三里镇,创新采用“稻虾生态共养模式”:小龙虾捕食害虫、清除杂草,粪便残饵化作有机肥滋养水稻,形成“一田两用、种养共赢”的生态循环。目前,公司在上林县内已发展4000余亩,带动贵港、百色、玉林等地发展7500亩,实现亩产150公斤小龙虾与300公斤有机稻,总产值破亿元。
2022年,他荣登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2023年,获评南宁市劳动模范。
“科技是产业的翅膀。”晏志新借力“头雁”培育、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先后参与省级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出适配广西的“浅围沟稻虾生态养殖新模式”。该模式采用60厘米浅围沟(占比≤10%),改造成本低(约1000元/亩,降幅超50%),不破坏耕作层,有效解决广西高差大稻田“保粮稳产”难题,高产田双季稻不减产,中低产田单造亩产超400公斤。通过精准对接水稻晒田与小龙虾繁育周期,并开发冬闲田养殖,最大化利用广西气候优势。该模式已创造50个稳定就业岗位,通过股权量化带动688户脱贫户增收,吸引10个脱贫村集体入股年收益3.6万元,并吸纳8名退役军人加入创业团队。
2025年,晏志新入选广西农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支持专项,获支持建设“头雁”领航产才融合试验站。
4 山林里的“鹧鸪叔叔”
7月鹧鸪养殖淡季,“鹧鸪叔叔”谢珺却步履不停,刚签下成都连锁餐饮订单,又扎进广州考察新市场。“淡季是开拓市场的黄金期。”这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总在别人歇脚时加速冲刺。
从2008年底谢珺复员回乡养猪种柑橘,到2018年协助创立贺州戎威公司,投资建有机肥厂解决茶园用肥难题,这位“兵头雁”始终保持着军人特有的闯劲。2021年投资鹧鸪养殖时曾因保温技术不足折损过半雏鸟。关键时刻,当地政府及农业农村局牵线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驻场指导,助其攻克技术难题。
如今,养殖基地年出栏鹧鸪35万羽,组建了以当地畜牧技术员和脱贫户为骨干力量的养殖团队。
2024年“头雁”项目培训结束后,华南农业大学老师到养殖基地回访,针对饲料配比与养殖密度提出详实的参数建议。“以前喂料全凭感觉,现在精准到克!”谢珺带领工人将专家建议转化为操作手册。同步组建了两支电商团队,通过电商渠道成功开拓广州、深圳、上海等市场。秋冬销售旺季期间,鹧鸪产品日销量超2000羽,单日最高营收超10万元。谢珺还常化身幽默主播讲述养殖趣事,赢得了消费者“鹧鸪叔叔”的昵称。
“兵头雁”奋勇冲锋的背后,是广西强有力的政策赋能。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围绕10+3+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头雁领航工程、金雁扶持计划、头雁优品计划等全链条支持体系。尤其在金融领域精准发力,设立“桂惠贷”、金融惠企财政贴息等专属通道,破解“头雁”升级瓶颈。在政策护航下,“兵头雁”秉承军人本色,以攻坚克难的担当,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天地领航产业。(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曹丽媛 通讯员 谢青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