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2025-07-21 17:00: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原标题: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李乐成陈刚致辞 韦韬主持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开幕

7月20日,以“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黄克、邓华/摄

  7月20日,以“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共同启动开幕。自治区主席韦韬主持开幕式。

  李乐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强调要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在精准和有序上下功夫,加强与各地区各部门协同联动,持续完善政策举措,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分类指导,在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发展实效上持续用力,在推进深化改革、激发动力活力上持续用力,着力消除制约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堵点卡点,在强化创新引领、促进转型升级上持续用力,在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上持续用力,不断推动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广西区位优势独特、资源能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发展基础良好、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坚决推进工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园区提速发展行动,深化与东盟的务实合作,产业发展、开放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本次活动为各方搭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加强交流、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共享沿边临港新优势,共创产业合作新未来。

  陈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开放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加快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全力以赴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已成功举办两届,当年种下的“合作树”,现已成长为枝繁叶茂的“产业林”。举办此次活动,既是顺应科技革命的必然选择,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必将极大凝聚起央地携手、东西协作、政企协同的广泛共识,促成更多产业对接务实合作。广西的机遇,也是中国的机遇、世界的机遇。选择广西,就是选择中国14亿人口和东盟7亿人口两个大市场;投资广西,就是投资“AI革命+产业转移”的广阔前景。热切期望与有关各方同心致远、以产业链协同服务国家战略,乘时乘势、以AI革命开拓产业新蓝海,携手并肩、以开放胸怀共建合作平台,让产业链的藤蔓跨越山海,让创新的种子生根开花结果,共同书写“AI赋能、产业协作”的新篇章。

  此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开幕式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许永锞作广西投资推介发言,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园区办、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分别介绍粤桂产业协作、人工智能+制造、沿边临港园区及重点产业园区、广西人工智能发展有关情况。浪潮集团、上海榕融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作交流发言。本次活动共促成签约项目296个,签约金额2173亿元,其中开幕式现场签约项目30个、签约金额495亿元,四个专题现场签约项目44个、签约金额198亿元,涉及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特色轻工产业等领域。

  此前一天,陈刚、韦韬会见了李乐成一行,双方就打造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产业协作区建设、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交换了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自治区领导农生文、周异决、何文浩、费志荣、钱学明、周成方及钟得志,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广东、上海、江苏等14个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同志,国家部分行业协会、中央企业、区外企业代表,各设区市和区直、中直驻桂有关单位及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广西重点产业园区、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等参加有关活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陈贻泽、钟小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