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来帮你捶背”“爷爷,我来给你读书”……一群活泼可爱的“红领巾”走进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高岭村爱心食堂,有的为老人读书读报、有的帮老人捶背、有的打扫卫生。
每到周三,高岭村爱心食堂便热闹非凡。高岭村小学都会组织一批学生到爱心食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高岭村村民曾凤珍感慨地说。
近年来,贵港市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中“全社会共同参与”要求,积极探索社会力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模式,创新打造“石榴花爱心食堂”,使各族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共建共享宜居康寿美丽家园。
“我们统筹社会资源,一体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贵港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梁石坚表示,该市以“县主导、镇主抓、村主推、企业主力”的政企统筹共建模式,筹集社会资金200多万元,建成77家“石榴花爱心食堂”,保障超15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
据了解,贵港市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方支持方式,结合各村(社区)实际筹资情况,采取差异化就餐补助的办法。特困老年人可以免费享用爱心餐,低保老年人每餐支付1—2元,其他老年人个人每餐支付2元。
“我们在‘石榴花爱心食堂’融入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内容,通过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五个认同’。”港南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陈炯然表示,“小食堂”已经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阵地”。
贵港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服务中心主任徐瑶介绍,首个“石榴花爱心食堂”建成以来,贵港市依托爱心食堂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等服务活动500多场次,开展留守、空巢、孤寡等特殊困难老人巡访关爱活动80余次,关爱老人3000多人次,持续提升各族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何明华 通讯员唐远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