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2025年蒲庙花婆节暨建圩294周年系列活动在锣鼓喧天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通过民俗巡游、非遗展演、百家宴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蒲庙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八方宾客前来观赏参与,各民族的游客在欢乐祥和氛围中交往、交流、交融。蒲庙花婆节已然形成了地域特征明显的花婆文化,成为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载体。
花婆派粥现场 摄影 刘峥
一大早,五圣宫前便排起了长队,人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耐心等待花婆派粥。“每年农历三月十二,邕宁区都会举办盛大的蒲庙花婆节,在此期间花婆会在五圣宫门口放置米缸,人们有的捐米,有的捐款,寓意集百家米,祈千家福。随着花婆粥被熬制出来,通过送粥食粥的方式,将福气传递给每一个人。”花婆节传承文化协会会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月珍介绍说。
花婆派粥现场 摄影 刘峥
相传很久以前,在蒲庙镇有一位好心的卖粥阿婆,她善良热心、乐善好施,不管路人是否有钱,总会送他一碗热粥喝。很多人喝过阿婆的粥后,不仅能够消除疲劳,还能沾上福气。因为阿婆头上爱戴花,因此大家尊称她为“花婆”。为了纪念花婆,蒲庙镇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都会举行纪念活动,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花婆节。
花婆节巡游 摄影 刘峥
上午9时许,26支巡游队伍超过700人从蒲庙镇政府出发,沿五圣宫、石狮子等标志性景点一路行进至新兴广场,沿途人头攒动,欢呼不断。由群众及山歌队组成的“花婆送福”方队格外吸睛。他们身着传统服饰,营造出浓郁的“善”文化氛围。孩子们手持“善”字手牌,纯真的笑容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此外,邕宁蒲庙八音壮鼓队、山歌唱福队、壮族婚礼八音展示等特色民俗也在巡游队伍中亮相,为游客带来一场本土文化盛宴,广受好评。
花婆节巡游 摄影 蔡俊聪
26支巡游方队抵达新兴广场后,民族特色节目表演精彩上演。与此同时,五圣宫对面舞台开展吃生榨米粉大赛,“吃得快”“吃得多”的比拼吸引众多美食爱好者,现场笑声、“嗦粉”声交织,气氛热烈。傍晚,新兴广场摆起上百桌百家宴,不同民族的市民游客围坐品尝美食,在推杯换盏间,在热情交流中,处处彰显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氛围。
民族特色节目表演 摄影 刘峥
“今年的花婆节比往年更热闹,既有老传统又有新创意!”从南宁市区赶来参加活动的市民黄女士笑着说。此次活动,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更让大家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民族特色节目表演 摄影 刘峥
2018年,蒲庙花婆节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传承人张月珍表示:“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是由人传承的。我们不仅要讲好花婆的故事,也要将花婆文化带出去。目前花婆团队已多次参加自治区、南宁市的文旅展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节庆影响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文 李欣辰 玉琪 梁慧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