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智慧运河数字孪生平台—— 打造世纪工程的“智慧大脑”
2025-03-25 13:16:0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蔡俊聪责编:刘洋

智慧运河数字孪生平台—— 打造世纪工程的“智慧大脑”_fororder_8565174_wjz_1742809104232_b

在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孪生智慧运河系统查看现场施工情况。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黄远来/摄

智慧运河数字孪生平台—— 打造世纪工程的“智慧大脑”_fororder_8565172_wjz_1742804146653_b

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韦璐明/摄

智慧运河数字孪生平台—— 打造世纪工程的“智慧大脑”_fororder_8565711_wjz_1742832000000_b

平陆运河施工现场安装了4400余套感应设备,连接数字孪生智慧运河系统,施工情况在系统上一目了然。图为马道枢纽建设现场。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徐天保/摄

  项目介绍

  正在建设的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这条运河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除了有形的运河,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还利用北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了一条无形的智慧运河,实现数字孪生运河与实体工程同生共长。

  目前,智慧运河数字孪生平台已构建包括基础环境、建设管理、智慧工地、综合监控、安全应急等应用模块,通过三维动画模拟仿真、模拟数据集成关联、数据集成可视化等信息化手段,提高项目的管理质效。

  实干者说

  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

  数字孪生技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助力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确保2026年如期建成通航。

  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副部长闫强:

  作为国内首条全生命周期智慧运河,数字赋能于运河建设的各个关键环节,助力提升施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一线采访

  3月22日,记者走进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数字孪生平台巨幅屏幕上,一个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如同跳动的脉搏,映射出运河建设进展和工程施工动态,科幻感十足,令人震撼。

  这里,既连接绵延134.2公里的运河施工现场,也连接着工地上4400多台(套)大型机械设备和重要结构物。

  眼下,平陆运河三大枢纽都已经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可以看到世纪工程平陆运河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铁臂飞舞,近2万名建设者奋斗正酣,宏大建设场景振奋人心。

  “每个标段的施工情况都能在屏幕上显示。随着施工建设的进展,数据也会实时变化,技术人员在指挥中心就能实时进行现场管控、边坡监测、水文预警……”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副部长闫强说,数字孪生平台可实现对人员、设备进行实时调度,对混凝土浇筑质量和边坡状态实时监测预警。

  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马道枢纽建设管理板块中,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情况跃然屏上,一目了然。

  “在进度管理上,将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三维图进行结合,通过不同颜色来判断不同混凝土构件的进展情况。任意点击一个混凝土构件,可以查看质量验评、计量支付、浇筑记录、温控信息等。温控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及之后,实时监测混凝土内外温度差,防止差值过大,造成混凝土形变以及开裂。”闫强介绍。

  如果数据超出阈值,系统会立即预警,确保工作人员及时、准确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和施工状态。去年5月9日至10日,平陆运河某边坡一处GNSS地表位移监测设备监测到该处两日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速率较往常增大,系统自动启动预警,提醒工作人员迅速妥善处理,保障运河建设安全高效。

  智慧运河建设实现了运河动态“一图总览”、工程建设“一站服务”、决策指挥“一脑智控”。在数据采集和业务管理方面,平台依托项目感知网、传输网、无人机、遥感卫星等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和工序的全面感知。“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动态更新,确保数字孪生模型与物理世界始终保持同步。”

  “在运营期,我们计划在主要骨干航道,通过激光扫描与倾斜摄影技术,建立毫米级高精度模型,整合水位、流速、船舶轨迹等实时数据,破除传统水运‘数据孤岛’困局。”闫强介绍,他们还同步部署“一网感知”智能监测体系,在各枢纽节点布设水位传感器、闸门状态检测仪、雷达等设备为动态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依托AI算法与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开发内河航运“智慧大脑”,实现航道通航效率模拟、船舶智能编队、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等功能。“平陆运河设计的船舶过闸调度算法,可对船闸设计‘优先级插队’机制,对电煤、粮食等民生物资运输船舶实施智能通行权分配,提升单闸次通行效率;同时协同构建‘一屏统览’的省级水运资源调度平台,整合航道、港口、铁路、公路数据,实现‘水—铁—公’联合调度。”闫强说。

  作为我国首条“智慧运河”的实践标杆,平陆运河数字孪生平台的技术与模式正不断创新与突破。当前,平陆运河集团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并与数字孪生平台深度融合,同时正在进一步开展智能调度、智能导航、智能感知、智慧运营等应用场景的研究,全生命周期智慧运河建设迈出新步伐。

  数字技术赋能下,平陆运河建设扬鞭发力,跑出加速度。截至2025年3月20日,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突破510亿元、土石方开挖约2.78亿立方米,“一河贯通,八桂向海”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黄远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