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是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留下了“生态伤疤”。如何抚平伤疤、还绿于民?岑溪市打出一套“组合拳”,开出一剂“活血方”,让全市31座矿山重新焕发绿意与生机。
立春之后,各地逐步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走进位于梧州市岑溪市马路镇的黄牛砗花岗岩矿区,印象中渣石遍地、尘土飞扬的矿区景象并没有出现,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宽敞干净的硬化路面,以及工人们开工忙碌的身影。
“以前矿区随处可见裸露的山体、废弃的矿洞、满地的矿渣,环境差得很。”回忆起矿区以往的场景,岑溪市黄牛砗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康源感慨道。该矿始建于2007年,矿区总占地500亩,采用露天开采工艺,先清除地上植物、剥离表土,再自上而下开采。过去,矿山开采产生的边角料只能作为废石堆放在矿区,日积月累后一些废石沿山体滚落,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岑溪市马路镇黄牛砗花岗岩矿进矿道路 供图 岑溪市自然资源局
据了解,岑溪市是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之一,全市探明花岗岩储量约21亿立方米,共有31座矿山。上个世纪90年代岑溪市矿山企业顺势崛起,给当地经济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因矿权界限设置不合理、开采工艺落后、安全监管力量配备不足等历史原因,留下各类安全隐患问题。
面对这一道道“生态伤疤”,岑溪市痛定思痛,势要抚平伤疤、还绿于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如何为大地“疗伤”?在广西自然资源厅指导下,岑溪市自然资源局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全力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原则,对各个矿山的边坡和其它裸露可复绿区域进行复绿,先后派出多个技术组对全市31座矿山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确保造林成活率和复绿成效。
李康源所在的矿区就是岑溪市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之一,黄牛砗建材公司计划投入1.8亿元打造智慧绿色矿山。2019年进驻矿区以来,公司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引进两条国内先进生产线,将花岗岩废石加工成建筑骨料和机制砂子。同时,采取台阶式种植和微生物喷洒两种方式,种植生命力较强的松树和桉树,并新建一套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将沉淀后的清水与泥土分别用于矿区浇灌复绿。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黄牛砗矿区已实现峭壁有苔藓、山崖有灌木,生产规模达到年产花岗岩荒料10万立方米、砂石骨料200万吨,矿区开采加工的“岑溪红”花岗岩矿建筑材料远销海内外。截至2025年1月底,岑溪全市31座矿山已累计复绿面积超3900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生态修复前的岑溪市马路镇黄牛砗花岗岩矿 供图 岑溪市自然资源局
生态修复后的岑溪市马路镇黄牛砗花岗岩矿 供图 岑溪市自然资源局
为扎实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岑溪市还先后印发多个政策文件,成立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联合监管指挥部,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行刑衔接、公众监督”的矿产资源联合监管新机制,通过关闭不符合规划要求或者安全条件的矿山、调整范围重新出让符合规划的矿山、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种手段,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岑溪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岑溪市自然资源部门将按下复绿‘美颜键’、行动‘快进键’,继续对各座矿山的复绿进行跟踪指导,确保复绿效果,交出亮眼‘答卷’”。(文 林姗婷 植小敏 王俊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