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广西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梧州市苍梧县六堡河黑石组小流域、桂林市阳朔县金宝河北沟村小流域、桂林市灵川县黄沙河小流域、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三古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在南宁市成功签约,交易总金额802.8万元。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是指通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实现流域、区域等的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提升而提供的优质生态产品或服务“增量”,包括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本次交易的4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收益都将用于所在县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或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以及流域内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和村民创收共富及交易成本等。这是广西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的第一单,为我区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建立水土保持治理投入循环机制提供了新样板,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开辟了新通道。
据悉,广西在全国首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全流域保护开发模式,首批试点在桂林市阳朔县金宝河流域、灵川县黄沙河流域、永福县茂江流域,梧州市苍梧县六堡河流域和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滴水河流域等5个流域开展。试点流域将以持续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目标,分别以户外运动、旅游观光、休闲康养等为流域开发特色产业,稳步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做大做强“水文章”,赋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持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控增量、减存量、提质量”加快水土保持工作提质增效步伐,全区水土保持率从2012年的78.75%提升至2024年的84.69%,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同时,围绕“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50条。(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周映 通讯员骆远柱)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